近期,我国正经历着有记录以来最为炎热的三伏天,用电需求也随之飙升至历史新高。7月4日,全国电力负荷峰值达到了惊人的14.65亿千瓦,远超美国,稳居全球首位。
在这场电力大战的背后,火力发电依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发电量占全国电网总发电量的六成以上。尤为7月6日,国能浙江北仑电厂的8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其年发电量足以满足2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而待9号机组建成后,北仑电厂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340兆瓦,超越内蒙古大唐托克托电厂,成为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北仑电厂的崛起,不仅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缩影,更揭示了中国在能源领域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的决心。这座电厂自1984年选址浙江宁波经开区以来,经历了四十年的不断扩建与技术升级,从最初的两台600兆瓦机组,到如今即将拥有八台大型机组,其发展历程堪称传奇。
北仑电厂的每一次扩建与技术革新,都伴随着中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与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从早期的技术依赖进口,到如今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超95%,北仑电厂不仅实现了技术自主化,更在发电效率与环保性能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其8号机组采用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使得发电煤耗降至257.24克/千瓦时,这一数字不仅优于国内同类型机组,更是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
除了技术革新,北仑电厂在绿色环保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8号机组配备了新一代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超低排放标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均远低于国家标准,为煤电行业树立了绿色标杆。
北仑电厂还在智能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8号机组借助“火风光储”多能互补系统,实现了负荷灵活调整,显著提升了机组并网的适应性。同时,通过引入AI视频分析、黑灯车间、智慧燃料等项目,北仑电厂在燃煤掺配和设备运维上实现了大数据优化,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
北仑电厂的进化史,不仅是中国火电技术的发展史,更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高达64.8%,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与新兴产业的崛起。而为了满足这一庞大的用电需求,中国不仅加大了火力发电的投入,更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尽管火力发电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势头不容忽视。2024年,中国新开工的煤电机组总计达到94吉瓦,其中超临界机组占比高达70%。同时,新增的风光装机则达到了520吉瓦,是煤电的五倍多。这表明中国在追求电力增长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型。
中国在电力传输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球45条特高压线路中,有42条采用了中国技术。这不仅保障了国内电力的稳定供应,还为周边国家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持。蒙古国寒冬供暖的70%依赖中国供电,越南工厂则靠云南水电维持运转。这些成就彰显了中国在电力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