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炒菜机器人受热捧,“七鲜小厨”爆单背后中餐业效率革命

   时间:2025-07-29 06:25:26 来源:砍柴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位于北京东四牌楼的京东“七鲜小厨”一经开业,便迅速迎来了订单量的井喷。店内,三台机器人正高效地操控着四口炒锅,操作员只需简单地将预制食材包投入其中。短短几个小时内,订单量便突破了700单,取餐区被焦急等待的骑手们挤得水泄不通,这一现象直观地展示了消费者对这一新概念的热烈反响。

“七鲜小厨”的火爆并非没有预兆。作为京东斥资10亿元打造的“菜品合伙人”重点项目,其独特的“机器人炒菜+外卖专营”模式直击了中餐行业长期存在的效率瓶颈。初步的成功不仅验证了机器人炒菜模式的商业潜力,更将这一创新技术推向了公众视野。

这一模式的迅速崛起,恰好回应了当前中餐行业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迫切需求,这也成为了炒菜机器人加速普及的重要驱动力。据某餐饮数据企业负责人透露,今年,众多连锁餐饮企业纷纷拜访炒菜机器人公司,寻求合作机会。例如,某连锁面馆老板便计划通过引入机器人技术,实现门店的快速扩张。

市场热度在数据层面得到了有力支撑。奥维云网的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烹饪机器人线上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9亿元,销量约为14万台,同比增长了54.4%。资本也迅速跟进,如“七鲜小厨”的炒菜机器人供应商橡鹿科技便获得了京东的A轮及战略轮独家投资,享刻智能、智谷天厨等同类企业也相继宣布了融资进展。

过去一年里,具备烹饪能力的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餐饮业。从斯坦福华人团队展示的能够制作复杂菜品的Mobile ALOHA,到添可智能“食万星厨”所宣称的“1人操作5台设备、后厨面积缩减50%”,技术的不断迭代正在不断拓展炒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炒菜机器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中餐行业的成本结构。面对人力成本上升、厨师短缺以及人工操作导致的口味不一等问题,炒菜机器人以其供应链重构和自动化技术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成为了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关键。通过智能系统和标准化菜谱,炒菜机器人能够精确控制烹饪过程,确保菜品口味的稳定,同时,单台设备出餐仅需2-3分钟,大大提高了厨房的整体效率。

即便在用餐高峰期,炒菜机器人也能从容应对。其系统支持“1人+多台设备”的协同工作,能够智能分配任务,确保多设备并行运作时,依然能够保持高效稳定的出餐能力。例如,连锁餐饮品牌小菜园已在全国660家门店中部署了炒菜机器人,并计划斥资1亿元增购约2000台设备,这充分展示了炒菜机器人在规模化应用上的显著成效。

成本结构的优化为餐饮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深圳一家主要依赖炒菜机器人的餐厅老板表示,在至少2台设备协同运作下,餐厅日均出餐量超过500份,其中售价28元的黑椒牛柳饭单日复购率高达47%。另一位采用该模式的餐厅经营者则提供了具体的成本对比,采用机器人方案后,后厨面积大幅缩小,租金成本降低,仅需约半年时间即可覆盖设备的初始投入。

然而,尽管炒菜机器人正加速融入餐饮业,但其普及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成熟度不足是首要障碍,当前炒菜机器人在烹饪效果、稳定性、操作便捷性等方面仍有待提升。高昂的成本也是制约其普及的关键因素,主流商用炒菜机器人的单价多在1万至5万元之间,对中小餐饮店构成了不小的压力。应用场景的局限性同样明显,炒菜机器人目前主要用于制作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快餐、简餐等基础菜品,对于需要复杂烹饪技巧和个性化调味的精品菜、招牌菜,其能力尚有欠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