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上市公司广州思林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林杰”)在最新一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2025年的主要目标是拓展应用场景和应用行业,选择高毛利率且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项目和客户,以实现营业收入的增量增长。然而,自2025年初以来,思林杰在过去一个季度中实现的营业收入为3,171.1万元,归母净利润却为-1,254.13万元,同比下滑了546.94%。
思林杰自上市以来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上市次年,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显著下滑,且2024年的业绩仍未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思林杰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在近两年连续下降,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对该大客户的收入和订单双双下滑。更令人担忧的是,思林杰的授权专利数量不及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且其声称通过自主研发获得核心技术,但其中两项专利可能来自实控人的母校,这引发了外界的质疑。
思林杰的募投项目也曾因施工安全问题被通报,且在申报期间,贡献超两千万元收入的客户背景中出现了与实控人“同名”的亲属,这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对思林杰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的担忧。
具体来看,思林杰在上市后的业绩出现了“变脸”。2022年3月上市后,其2023年的营业收入从2.42亿元降至1.68亿元,同比下降30.55%;归母净利润从5,403.22万元降至898.44万元,同比下降83.37%。2024年,思林杰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仍未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同时,其销售费用却在持续增长。
思林杰的应收款占营收比例远高于境内同行,近三年均超过100%,且经营性净现金流连续四年为负。这显示出公司在资金回收和现金流管理上存在较大问题。同时,思林杰对第一大客户的依赖也在减弱,近两年该客户贡献的收入连续下降,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和在手订单均出现下滑。
在研发创新能力方面,思林杰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尽管公司声称通过自主研发获得核心技术,但核心技术人员入职多年贡献的专利数量却屈指可数。思林杰的两项核心技术对应的专利可能来自实控人的母校,这与其在年报中的表述存在出入。
在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方面,思林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2024年年报信息披露问询函中,公司被要求说明其他产品前五名客户、总包及分包供应商等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思林杰的募投项目曾被通报存在施工安全问题,施工单位因此被责令整改。在申报期间,贡献超两千万元收入的客户背景中出现了与实控人“同名”的亲属,这引发了市场对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的质疑。
思林杰在上市后业绩表现不佳,应收款高企,现金流紧张,且对大客户依赖减弱。同时,公司在研发创新、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形象,也对其未来发展构成了挑战。
思林杰需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