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新都的成都辰飞智匠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场关于飞机“皮肤”的精密制造正在上演。这里的每一寸金属,都承载着飞向蓝天的梦想。
飞机的蒙皮,这层覆盖在飞机“骨架”上的金属外壳,看似与普通金属板无异,实则对强度、精度、重量和载荷有着极高的要求。其厚度,通常在3毫米至6毫米之间,而最薄处,甚至不足2毫米。这样又薄又大的蒙皮,如何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实现高精度的加工,成为了飞机制造中的一大挑战。
石璟,成都辰飞智匠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向记者揭示了这一挑战背后的奥秘。他介绍,传统的蒙皮加工多采用化铣技术,利用化学腐蚀作用去除金属表面材料。然而,这种方法耗时长、过程复杂,且涉及环保问题。更重要的是,其精度只能控制在0.3毫米左右,无法满足现代飞机对蒙皮精度的更高要求。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辰飞智匠在2022年投资1.38亿元,引进了上海拓璞的镜像铣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在蒙皮两侧同时使用铣削刀具装置和顶撑装置进行加工,有效解决了因受力发生形变而导致精度不够的问题。镜像铣削加工不仅能使蒙皮一次成型,大大减少加工环节和时间,还能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产品精度提升至0.1毫米级。同时,物理加工方式也更加环保。
这0.2毫米的精度提升,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整架飞机来说,却意味着百余公斤的重量差别。在飞机制造中,重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每一克的减轻都可能带来飞行效率和燃油经济性的显著提升。因此,镜像铣技术的引入,无疑为飞机蒙皮的精密制造带来了新的突破。
石璟表示,目前辰飞智匠已能够满足以C919为代表的客机规模化生产需求。首件国产飞机蒙皮已成功交付并通过验收,标志着公司在飞机蒙皮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国产大飞机规模化交付时代的到来,辰飞智匠正剑指国产机身蒙皮市场,致力于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川经济的“成绩单”也显示出了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强劲动能。今年上半年,该行业增长率达到了14.7%,为四川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