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浪潮再起,梁文锋与DeepSeek静待新对手挑战

   时间:2025-07-31 00:35:01 来源:凤凰网科技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AI界的风云变幻中,每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都足以搅动整个行业的神经。今年7月,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盛况空前,不仅参展商数量激增60%,连一向神秘的AI教父辛顿也意外现身,使得会场门票价格飙升。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各大企业纷纷亮出绝技,试图复刻下一个令人瞩目的“炸裂”时刻。然而,在追求结果的狂热中,一个常被忽视的事实是:技术可以复制,但真正的颠覆性创新却难以模仿。

就在外界对DeepSeek的误读声此起彼伏时,海外却率先传来了“又一个DeepSeek时刻”的惊呼。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称,中国AI模型Kimi K2的发布引发了轰动。Kimi K2采用了精心优化的万亿参数混合专家架构,总参数量高达1.04万亿,但激活参数仅为320亿。这一架构与DeepSeek-V3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在提高上下文效率的同时提升了token使用的效率。

Kimi的内部员工坦诚表示,在启动K2训练前,他们进行了大量模型结构相关的实验,结果发现,所有与DeepSeek-V3不同的结构都无法真正超越它。因此,Kimi选择了在同样的架构内,将参数推向极致。考虑到Kimi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的资源有限,K2所实现的结果已经是其所能承受的算力上限。

K2发布后,迅速在海外吸引了大量关注。据OpenRouter公布的数据,Kimi K2的调用量与马斯克新发布的Grok4一同登上增长榜前列,日调用量超过100亿token,而Kimi K2的API价格仅为Claude Sonnet的五分之一。这一成绩无疑为Kimi赢得了宝贵的曝光度。

与此同时,在国内,智谱也推出了其迄今为止最大参数的开源模型GLM-4.5。虽然彭博社在援引知情人士表述时称其为“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挑战OpenAI”,但智谱同样选择了开源路线,并希望能在海外引发关注。这一举动,无疑也是在尝试重走DeepSeek之路。

在AI行业的浪潮中,DeepSeek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以其独特的算法和架构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更以其开源的理念激发了更多企业的创新活力。如今,无论是Kimi、阶跃星辰还是MiniMax等企业,都在坚持基础模型研发的道路上不懈探索。

然而,下一个引领浪潮的人是谁?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明确的答案。或许,连DeepSeek本身也在期待着下一个强如o1的对手的出现。在AI领域,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可能带来行业的重塑和格局的变化。因此,无论是DeepSeek还是其他企业,都需要保持持续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