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美股市场波动中,理想汽车的股价遭遇了显著下滑,这一趋势预示着其最新发布的i8车型可能面临市场挑战。事实果然如此,随着i8车型的正式亮相,市场反应并不如预期那般热烈。
理想汽车此次推出的纯电7座SUV i8,起售价高达32万元,这一价格策略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显得尤为突兀。毕竟,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无论是纯电、混动还是增程式车型,都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消费者对于价格与性能的敏感度日益提升。
资本市场对于理想的这一“傲慢”举措反应迅速,港股市场上理想汽车的股价应声下跌12.8%,市值蒸发超过200亿港元,这无疑是对理想汽车的一次严厉警醒。
深入分析理想i8的发布,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理想汽车在纯电动车领域的布局显得颇为吃力,其推出的车型在产品力上难以令人满意。以i8为例,其设计语言延续了此前备受争议的mega车型,这种设计并未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反而给人一种强行推销的感觉。
在同价位区间内,竞争对手如问界M8纯电版、乐道L90以及小鹏X9等车型,在配置和价格上均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相比之下,理想i8的吸引力显得颇为乏力,其所谓的“情怀”更是无从谈起。
其次,理想汽车在L系列车型上的成功,似乎让其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增程式车型的成功经验可以简单复制到纯电动车型上。然而,L系列的成功是基于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把握和满足,如续航焦虑的解决以及“车就是家”的理念等。而i8的推出并未带来新的刚需或创新点,仅仅是丰富了理想的产品线而已。
更为糟糕的是,理想汽车在宣传策略上也出现了严重失误。例如,理想汽车高层曾表示i8是“给预算不够但喜欢mega的用户一个选择”,这一说法不仅得罪了潜在的高端用户,也让人质疑理想汽车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
最后,理想i8的定价策略也备受争议。在乐道L90等竞争对手公布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后,i8的定价显得尤为尴尬。定高了会面临市场压力和订单流失,定低了则会损害自家其他车型的利益。这种左右为难的定价策略,无疑进一步加剧了i8的市场困境。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理想汽车需要深刻反思并调整其市场策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只有真正挖掘并满足用户痛点的车型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理想汽车应摒弃“为了纯电而纯电”的架势,回归初心,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纯电动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