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上市公司广州思林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林杰”)近日在其最新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透露,2025年的核心战略是拓展应用场景和行业,通过筛选高毛利率且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项目和客户,以推动营业收入的增长。然而,从实际数据来看,思林杰的开局并不顺利。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71.1万元,但归母净利润却为-1,254.13万元,同比下滑高达546.94%。
自2022年3月上市以来,思林杰的业绩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上市次年,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显著下滑,且2024年的业绩仍未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思林杰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在近两年连续下降,2025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不仅收入下滑,在手订单也相应减少。
除了业绩上的压力,思林杰在专利数量和研发能力上也面临质疑。尽管公司声称通过自主研发获得了核心技术,但其中两项专利却疑似是从实际控制人的母校受让而来。更令人担忧的是,思林杰的授权专利数量远低于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研发实力的不足。
在财务方面,思林杰的应收款占营收比例逐年攀升,近三年均超过100%,远高于国内同行。同时,公司的经营性净现金流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为负,显示出公司在资金运营上的困境。思林杰的销售费用持续增长,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却未能同步提升,这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压力。
在信息披露和内控治理方面,思林杰也存在问题。例如,在2024年年报信息披露问询函中,公司被要求说明其他产品前五名客户、总包及分包供应商等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思林杰的首发募投项目曾被通报存在多项施工安全问题,施工单位因此被责令整改。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声誉,也可能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思林杰在申报期间与客户天棣智能的交易金额超过两千万元。然而,天棣智能的股东兼监事尹冬生,同时曾在与思林杰实控人亲属“同名”的广州智力达担任监事。这一关联关系引发了市场对思林杰信息披露真实性的质疑。
思林杰在招股书中披露的2018年对某客户的销售金额,与该客户披露的对思林杰的采购金额存在明显差异。这一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思林杰信息披露准确性的担忧。
思林杰在上市后面临着业绩下滑、研发能力不足、财务困境以及信息披露和内控治理问题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市场表现,也可能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投资者在关注思林杰的同时,也应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评估公司的风险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