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自今年3月上任以来,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旨在重塑这家半导体巨头的未来。他的策略核心在于精简业务、优化成本结构,并重新评估公司的长期投资方向。
上任初期,陈立武在Vision大会上明确表示,英特尔将剥离非核心业务,专注于芯片制造。然而,仅仅数月之后,英特尔在最新一季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如果14A(1.4纳米级)工艺无法获得重要外部客户的支持,公司可能会暂停或取消这一先进工艺节点及其后续的研发。
这一消息在半导体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14A节点不仅是英特尔首次引入ASML High-NA EUV光刻技术的关键平台,更是其在工艺制程层面追赶并有望超越台积电、三星的重要契机。放弃14A及后续先进工艺,意味着英特尔将退出全球芯片制造领域最前沿的技术竞赛,这无疑是对其过去几年IDM 2.0战略的一次重大打击。
陈立武的上任被视为英特尔的一次重大变革。与前任CEO帕特·基辛格不同,他更加注重先有客户再谈投资与扩张的策略。基辛格在任期间,主导了英特尔的IDM 2.0战略转型,投入巨资重建制程领先,但始终未能赢得关键客户的青睐。最终,英特尔董事会选择了让基辛格离职,转而邀请陈立武接手。
陈立武上任后,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精简收缩计划。非核心业务如FPGA子公司Altera、Mobileye股份以及RealSense、英特尔资本等部门相继被出售或独立。同时,英特尔还宣布了大规模裁员计划,预计裁撤约15%的员工,波及1.5万名成员。公司还砍掉了大约50%的管理层级,以提高组织效率。
在资本投入方面,英特尔也表现出了更为谨慎的态度。公司宣布放弃了在德国马格德堡和波兰建设超级芯片工厂的计划。陈立武在内部备忘录中写道:“不会再有空头支票了,每一项投资都必须具备经济合理性。”他提出了改善毛利率、加强资本回报、缩减资本支出的KPI,以快速稳定财务指标与组织效率。
然而,放弃14A节点的决定无疑让外界对英特尔的未来产生了更多质疑。尽管有分析师爆料称有几家关键客户对14A PDK的早期版本表达了兴趣,但可信度并不高。英伟达和苹果等潜在客户不太可能冒险首先采用英特尔的14A工艺。更何况,英特尔已经明确表达了放弃先进工艺节点的可能性。
英特尔一直以“设计+制造一体化”的IDM模式著称,这是其崛起并维持行业主导地位的核心。IDM 2.0战略更是基辛格寄予厚望的战略重启,旨在通过发展芯片代工业务吸引关键客户,形成正向循环。然而,放弃先进工艺的竞争,不仅意味着IDM 2.0战略的终止,更宣告了英特尔退出了全球芯片制造产业链的博弈。
即便英特尔继续保留部分中低阶制程产能,也难以维系一个现代晶圆厂的竞争力。高端工艺的断档将使英特尔的“制造能力”失去行业话语权,进一步动摇其在产业心智中“先进制造代表”的定位。同时,高端制造所依赖的光刻、EDA、材料、封装工程团队将逐步被边缘化,组织重心将向产品设计和商业运营倾斜。
对于晶圆代工业务而言,放弃先进工艺几乎等同于放弃未来。英特尔此前的所有客户招商、合作意向、路线图设计都是围绕14A及更先进工艺展开的。一旦该节点取消,英特尔将难以维持代工业务的吸引力。
过去几十年里,英特尔曾以“Tick-Tock”模式引领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演进。然而,制程工艺的失速成为其之后多年最大的危机根源。如今,面对英伟达、AMD等厂商的迅速崛起以及Arm架构的不断蚕食,英特尔的生态优势持续被削弱。
尽管英特尔在过去四年里努力追赶,但“四年五个节点”的速度显然不可持续。即便不放弃14A及后续先进工艺的开发,陈立武治下的英特尔对于先进工艺的投入也必然会有所缩减。然而,今天的英特尔毕竟不同了,它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试图从组织、业务到文化上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