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领域近日迎来新的技术突破,一款被誉为“美版宇树”的Figure机器人,继上月展示超过60分钟连续分拣物流包裹的能力后,再次通过其创始人Brett Adcock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的一段视频,向公众展示了其在家务领域的潜力。
视频中,Brett Adcock家中的Figure02型号机器人正自主完成向洗衣机投放衣物的任务,动作流畅且速度可观,与人们印象中机器人行动迟缓的形象大相径庭。Adcock在帖子中强调,这一过程并非遥控操作,而是由Figure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Helix驱动。他表示,该AI模型已在办公室运行洗衣服任务一个多月,如今能在真实家庭环境中运行,令人倍感兴奋。
Figure机器人在操作细节上的处理同样令人称奇,它一手拎起洗衣篮,另一手则开始拣选衣物投放,甚至在衣物未完全放入时,还能自主调整,确保衣物被妥善放置。然而,这段视频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质疑训练一个多月的成果是否仅限于此,并询问机器人是否能完成从关门、启动洗衣机到添加洗衣液、设置洗衣程序以及取出衣物的全过程。
尽管目前Figure机器人可能尚未实现洗衣的闭环训练,但支持它的网友们仍给予了积极评价。他们认为,一旦训练完成,这款机器人或许能在任何洗衣机上轻松完成洗衣任务,并有望将这一技能传授给其他机器人。
今年以来,Figure机器人在技术进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从推出将感知、语言理解和学习控制融为一体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Helix,到在物流运输线上学习拣包裹,Figure机器人的进步有目共睹。其通过单个神经网络学习高速率物流场景,实现了比演示者更快的执行速度,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成功率和灵活性。
Figure公司还在快速构建机器人的自动化装配制造流程,以及研发关键配件、电池包等硬件模块化生产。其推出的BotQ大规模人形机器人生产设施,预计每年可生产高达12000台人形机器人。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Figure公司还改用注塑成型、压铸等生产工艺,大大节省了生产时间。
与此同时,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相关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5年预计将达到82.39亿元,占全球总量的50%,产量将突破1万台。众多中国厂商凭借本土供应链成本和集成生产优势,加速出海动作,抢占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