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的炎炎夏日中,郑磊磊穿梭于北苑街道的一座四层仓库内,手中拿起一顶牛仔蓝棒球帽,内侧标签上的“62cm”格外醒目,这比市场上常见的帽子头围宽了足足5厘米。环顾仓库,货架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帽子,总数超过5000个SKU,专为那些被主流市场忽略的“大头星人”而设计。
起初,郑磊磊为这5厘米的额外宽度跑了200多家档口,却屡遭拒绝。商家们质疑这样的需求是否存在,更别提起订量的要求。然而,仅仅两年后,这个曾经看似荒诞的需求,却支撑起了“大头星球”1.4亿元的年销售额。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四川人郑明亮身上。他将一款定价66元的风扇帽定位为暑期出游家庭的理想选择,但出乎意料的是,订单大多来自甘肃农村、内蒙古工地等偏远地区。劳动者们对这款既能遮阳又能降温的帽子情有独钟,使得郑明亮的店铺日均销量稳定在400单以上,成功在细分市场中站稳脚跟。
近年来,“大头星球”与郑明亮的店铺发往西部偏远地区的订单量增长了30%至40%。这一增长的背后,是拼多多“电商西进”政策的强有力支持。拼多多通过“千亿扶持”计划,持续推动电商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平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对郑磊磊和郑明亮来说,平台的助力远不止于销量的提升。技术红利和平台机制正沿着物流网络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让那些曾经被忽视的消费者需求得到了精准满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头等大事”,正悄然开辟出全新的市场蓝海。
郑磊磊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底,他结束饰品创业后,发现了市场上帽子尺寸单一的问题,以及消费者对大头围帽子的迫切需求。然而,当他跑遍义乌商贸城时,得到的却是普遍的质疑和拒绝。直到临近春节,一家为欧美市场供货的上海工厂,出于尝试的心态,接受了他的订单。郑磊磊团队不仅支付了全款,还经历了多次打样迭代,最终,首批5款棒球帽在年关前投产上市,市场反响热烈,销售额月月攀升。
郑磊磊的成功并非孤例。在义乌这座商机四伏的城市,郑明亮也在电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后,找到了一款自带风扇的遮阳帽作为突破口。起初,他以为这款略显笨重的帽子会受到出游家庭的喜爱,但实际上,它更受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劳动者的欢迎。对他们而言,这顶帽子既实用又高效,郑明亮因此调整了策略,专注于这一细分市场,如今店铺每日订单稳定,利润可观。
然而,对于郑磊磊和郑明亮来说,想要触及更广阔的市场,尤其是物流成本高昂的西部地区,并非易事。在此之前,“大头星球”发往西部省份的订单邮费高达12至16元,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9月,拼多多宣布承担发往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商家只需将货物发至中转仓,后续物流由平台负责。这一政策大大降低了商家的运费成本,使得西部六省终于告别了“不包邮”的时代。
拼多多的“千亿扶持”计划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平台通过减免运费、发放优惠券、倾斜补贴和流量资源等方式,激发西部地区的消费潜能,拉动订单增长。对于郑磊磊和郑明亮这样的中小商家来说,这无疑为他们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在郑明亮的店铺中,内蒙古的销量甚至超越了多个东部人口大省,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订单也稳步增长。
“大头星球”品牌同样受益匪浅。接入西安中转仓后,平台承担了二段物流费用,商家仅需支付发往西安的基础运费。今年上半年,“大头星球”发往偏远地区的订单同比增长40%,节省下来的运费成本被投入到新品开发中。郑磊磊注意到,除了一线城市外,内蒙古等西部省份对大头围帽子的需求也相当旺盛。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虽然商品种类繁多、商铺林立,但同质化竞争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一旦有热销产品出现,作坊工厂便迅速仿制。郑磊磊发现,当他开始在网上销售大头围帽子时,商贸城里已经有档口跟进。面对这种局面,郑磊磊认为,品牌不能单纯拼价格,而是要转向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
拼多多的入驻为“大头星球”带来了转机。虽然起初郑磊磊对平台持保留态度,但入驻后的表现打破了他的固有印象。2024年,拼多多店铺的同比增速达到了80%至100%,成为增速最快的渠道。平台不仅提供了流量支持,还帮助“大头星球”开设了品牌店,参与百亿补贴等活动,带来了显著的销量增长。
平台的赋能同样影响了上游供应链。为“大头星球”供货的工厂负责人丁浩,在与郑磊磊合作后,意识到了低价低质竞争的无谓,开始提升产品品质。虽然月产能有所下降,但通过提高客单价和利润率,工厂的整体盈利反而实现了增长。为了满足电商平台上突发性的爆款需求,工厂也练就了快速反应的能力。
从郑磊磊到丁浩,再到郑明亮,他们的成功路径虽各不相同,但都依托于拼多多近年来推出的各项举措。从“百亿减免”到“电商西进”,再到“千亿扶持”,平台资源的大力倾斜,为商家创造了跳出价格战、转向更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可能。这种价值转向不仅为商家带来了更健康的利润空间,也让那些曾经被忽视的消费者需求得到了更有效的回应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