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云知声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航者,于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大放异彩。这是云知声自港股上市后,首次亮相这一全球瞩目的人工智能盛会,展示了其在通用人工智能(AGI)方向上的卓越成就。
云知声以“智能体”系统为核心,围绕“山海大模型+兽牙智能体平台”的架构,提出了通用人工智能场景落地的具体路径。在展会上,云知声全面展示了其技术产业化成果,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目光。云知声董事长梁家恩亲临现场,与各界人士深入交流,分享了云知声的技术架构、主要产品与服务,以及在智慧物联和智慧医疗两大场景的应用情况。
梁家恩介绍,云知声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作为国内首批实现“深度学习”和“大模型”两次大技术升级的团队,云知声在算法、算力和大数据平台方面构建了完整的“AI三驾马车”。2016年,云知声就完成了支持千卡同时调用的智算集群——Atlas智算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以模型为中心的智能技术平台“云知大脑”。
云知大脑的核心是“山海大模型”,它由认知模型和感知、生成模组构成,整合为多模态、强推理的大模型。基于云知大脑,云知声主要赋能智慧物联和智慧医疗两大场景。在智慧物联方面,云知声希望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实现人与物联网世界的无缝连接,让物联网变得更加“智慧”和“易用”。在智慧医疗方面,云知声与协和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深入病历质控、医保控费、辅助诊疗等领域,构建医疗知识图谱,升级BERT模型和山海大模型,解决行业深层次实际问题。
梁家恩强调,云知声始终本着迈向AGI的技术理想主义,希望依托医疗等具体场景,通过技术复用和技术迭代,将成功经验复刻到更多不同场景。他表示,AGI是通用框架和终极目标,但不是一个模型的简单复用。要实现“通用”,需要所有场景都能被渗透,但行业之间仍有差异。因此,云知声在智慧物联和智慧医疗两大场景上,分别采取了横向打通和纵向深入的策略。
除了智慧医疗外,云知声还在智慧交通等领域进行了拓展。例如,云知声与南宁轨道集团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覆盖轨道交通服务的智能化场景,包括智能客服、运维调度等。梁家恩表示,这些场景的拓展都需要深入了解实际运营运维调度的专家,共同打造行业大模型,才能将服务做好。
谈及为何将大模型命名为“山海”,梁家恩解释道,山海既代表大模型如《山海经》般包罗万象,也代表云知声团队推动技术产业化的初心与愿景。云知声希望跨越山海,将AGI技术变为生产力,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谈到技术迭代和行业变化时,梁家恩表示,云知声一直深耕技术前沿,对技术趋势判断准确。自创业以来,云知声把握了两轮大技术升级,分别是深度学习和大模型范式革命。在这个过程中,云知声始终密切跟进前沿技术进展,同时深入应用场景解决产业实际问题,创造实际价值。
对于出海拓展,梁家恩表示,云知声是从产业升级和全球化视角下进行的布局。他认为,中国一定会成为全球化2.0时代的主导玩家之一,因此云知声的出海目的地主要是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例如,云知声与瓦努阿图达成了战略合作,帮助该国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提升治理水平和产业能力。
在谈到中国科创生态的变化时,梁家恩表示,现在大家对人工智能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特别是今年已经有很多垂直行业的应用展示。他认为,中国的应用场景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具有领先全球的产业化应用优势。因此,他对中国科技公司提升全球定价权充满信心。
最后,梁家恩对想进行科技创业的后辈给出了建议。他认为,底层的通用大模型未来可能只有少数几家能够存活下来,成为产业化应用的基础。因此,新创业者不需要在最底层技术上投入太多精力,而应该更多思考如何在应用方面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他也强调了数据在智能技术中的重要性,表示云知声因为布局产业化应用较早,在医疗等领域积累了大量高质量数据,为提升模型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