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旨在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服务消费领域,国家发改委于近日宣布了这一消息。此次政策调整,不仅力度更大,措施更实,服务也将更加优化,旨在培育服务消费的新增长点,并推动地方有序放宽消费限制。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周陈介绍,今年以来,服务消费持续升温,例如年初大热的电影《哪吒2》和人形机器人,带动了研学旅行、旅游观光以及国货潮流品等多个消费领域的增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强调,应从供给端入手,推动消费从实物商品向个性化、体验式的高品质服务升级。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新型消费产品和服务,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也增强了中国消费的韧性。例如,智能家居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新车发布密集,纯电平台、800V高压技术、增程技术、激光雷达以及智能热管理系统成为行业关键词。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吉利汽车展示了其“全域AI”技术体系的成果,吉利银河M9搭载了超拟人车载AI智能体,可实现自然流畅的语音交互。而阿维塔12则在华为技术的支持下,展现了出色的智能化表现,尤其在辅助驾驶方面,实现了高速和城市路段的领航辅助驾驶,以及自动泊车等功能。
这些新场景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需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意愿,积极培育国货品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家庭消费,并加强创新应用产品的研发。同时,还将完善充电桩、商贸物流体系等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消费与投资的良性循环。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指出,技术创新是推动消费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技术创新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还能使消费供应链的互动模式更加多元化。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创造需求,形成供需动态平衡,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周密还提到,中国的供给与消费之间的平衡正在快速调整,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为消费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存在差异。为了让消费者以更低的成本、更优的体验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实现消费,需要不断把握消费新特点,创造新需求。
当供给与需求能够实现持续优化,达成新的平衡,并在面对外部冲击时保持相对稳定,消费就会更具韧性。这将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