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思汽研近日发布了《2025年车路云一体化和C-V2X行业研究报告》,详细探讨了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在车端、路侧及云端的应用进展和未来趋势。
报告指出,车端C-V2X的应用正经历从R16向R17的跃迁,为高阶自动驾驶提供坚实的通信基础。2024年,中国乘用车前装C-V2X装配量约为50万辆,装配率为2.21%。预计到2028年,装配量将超过200万辆,装配率将超过8%。一旦C-V2X前装渗透率超过10%,该产业将正式迈入成熟期。
R17协议的应用场景显著扩大,通过“全域连接-协同感知-安全可控”三大突破,为自动驾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通信基座。随着RedCap、NTN卫星组网、MBS广播等关键技术在2025年进入量产阶段,车联网将进入“全域智能”的新阶段。
R17协议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场景包括弱势道路参与者保护、群体安全信息广播、偏远地区应急通信、城市复杂环境导航等。这些应用通过优化通信时延、提升定位精度、实现全域连接,显著提高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模组方面,R16 5G NR C-V2X模组已实现规模化量产,而R17模组已在2024年陆续发布,并将在2025年量产装车。例如,广通远驰和美格智能等公司已推出了支持R17标准的5G RedCap车规级模组,这些模组在成本、性能、硬件兼容性和软件架构方面均表现出色。
路侧基础设施方面,基于5G-A技术,正逐渐向6G过渡,实现“通感算一体”,逐步实现路侧数据上车。车路协同依靠路侧感知设备采集交通目标的原始信息,并通过边缘计算设备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结构化数据,再通过RSU(路侧单元)发送给道路交通参与者。
在云端,百度、华为、中兴等公司正积极布局车路云一体化架构,通过高效算力和数据管理技术,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升级提供底层支撑。例如,百度汽车云3.0通过整合交通管理数据、优化路径规划等功能,助力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发展。
报告还详细分析了车路云一体化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落地情况,包括自动驾驶车辆、城市无人配送、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园区等。例如,在北京、杭州、武汉等城市,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已在智能网联车辆、智慧路口、全息实时数字孪生路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报告还对主要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集成供应商和C-V2X芯片、模组供应商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百度、华为、中兴、高通、移远通信、美格智能等公司。这些公司在车路云一体化领域的技术实力、产品线布局、市场应用等方面均表现出色。
整体而言,随着C-V2X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车路云一体化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