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复古情怀!我淘了台79元的意大利自拍无人机,重温科技探索之路

   时间:2025-08-02 18:43:19 来源:雷科技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无人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尺寸和便携性成为了普及过程中的关键挑战。尽管大疆等公司通过精巧的折叠设计,让无人机能够轻松放入背包,但复杂的操作、高昂的价格以及飞行前的繁琐准备,依然让许多普通用户望而却步。

主流无人机厂商在追求飞行稳定性、续航和图传距离的过程中,几乎已经将动力冗余、电池容量和天线设计推到了极限。这种技术内卷似乎让无人机的便携性达到了物理上的瓶颈。

然而,回溯到九年前,我们发现一些先行者曾试图打破这一局限。在无人机市场初现曙光的2010年,派诺特公司推出了AR.Drone,这款无人机首次让普通消费者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操控飞行器,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尽管AR.Drone更像一个高科技玩具,但它无疑推动了无人机走向大众市场。

真正让“到手即飞”航拍无人机成为现实的是大疆。2013年,大疆推出了精灵Phantom 1,这款产品采用一体化设计,搭载了GPS悬停系统,用户只需简单安装一个GoPro运动相机,就能获得前所未有的航拍体验。此后,大疆不断迭代产品,加入了三轴云台、高清图传和视觉避障系统,彻底引爆了航拍市场。

但即便如此,以精灵系列为代表的航拍无人机依然面临体积和重量的问题。它们需要专门的背包携带,对于只想在旅行中拍摄创意自拍的普通用户来说,门槛依然太高。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股追求极致便携的风潮。

2016年,多家厂商推出了口袋大小的无人机,主打自拍功能。其中,来自意大利的AirSelfie团队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推出了初代产品,这款产品小到可以塞进一个特制的手机壳里充电,需要时取出,通过Wi-Fi与手机连接并控制飞行。

AirSelfie的目标非常明确:成为一个能飞的自拍杆。这款产品更像是一个“会飞的摄像头”,建立在智能手机生态基础上,极简的操作逻辑吸引了非传统无人机用户的青睐。2019年,他们推出了Air Pix,这款产品通过独立的APP与智能手机连接,机身比iPhone X更小,重量仅52克,配备了1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1080P视频录制,并号称拥有一键起飞、人脸跟随、手势控制等智能化功能。

近日,我在闲鱼上以不到一百元的价格淘到了这台Air Pix无人机。尽管它看起来像是二手商贩从海外进口的“洋垃圾”,没有精美的包装盒,只有一个平平无奇的白色纸盒,但我对它的好奇心却丝毫未减。

Air Pix采用了轻量化的ABS塑料材质,通体设计简洁,给人一种廉价感。尽管它拥有笼式设计,将四片螺旋桨完美包裹在机身内部,但上手后那种轻飘飘的感觉更像是儿童玩具。机身上只有一个USB Type-C充电口和一个开机按钮,所有操作都需要通过手机APP完成。

为了让它飞起来,我首先下载了一个通用APP“VRZ”。整个连接过程充满了仪式感,但也相当繁琐。成功连接后,APP界面切换到实时图传,但延迟明显,画质也被压缩得相当严重。尽管如此,这种体验依然让我感到新奇。

在首次试飞中,我选择了一个相对宽敞的客厅。点击APP上的自动起飞,伴随着尖锐的电机声,Air Pix开始起飞并晃晃悠悠地上升到大约1.5米的高度。然而,它的飞行稳定性却让人大失所望,像一个喝醉了的蝴蝶在空中不停漂移。

尽管在微风状态下,Air Pix能够简单操作,但一旦风力稍大,它就很难扛住。在一次侧风的吹袭下,它直接被吹向了灌木丛,挂在了树枝上。至于续航,官方宣传的单次飞行可达五分钟,但实测在边飞边拍的情况下只能坚持三分钟左右。

拍摄效果方面,Air Pix在光线充足的室外环境下表现尚可,但1200万像素的解析力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够用,画面放大后细节模糊。由于没有机械云台,画面边缘的画质劣化明显。色彩表现呈现出“手机直出”感,白平衡偶尔不准确,宽容度更是重灾区。

至于录像,没有运动补偿加上飞行不稳定,效果可想而知。到了夜晚,Air Pix的影像能力更是暴露无遗,低亮度环境下几乎看不清任何东西。

尽管Air Pix的体验并不尽如人意,但这个过程却非常有趣。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厂商们在便携无人机领域进行过的疯狂探索和必然失败。如今,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涌现出了大量新产品,用途也越来越多样。如果你真的对无人机感兴趣,不妨考虑入手像DJI Neo这样的掌上无人机,体验绝对会更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