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城市更新成万亿级“抓手”,如何精准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8-03 00:07:46 来源:国是直通车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中国城市工作领域迎来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城市更新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市更新是未来城市工作的核心抓手,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发布了《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导则》,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从理念向实践深化。

随着城市工作进入新阶段,城市更新这一战略方向的具体实施路径成为了热议话题。城市更新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点改造,而是向着整体更新迈进。多地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更新方式,通过科学规划与系统实施,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

例如,江苏无锡火车站南广场项目通过优化地面与地下通行系统,提升了区域交通效率;安徽合肥骆岗中央公园项目则充分利用现有建筑,引入新业态,成功将单一园林绿化空间升级为复合型城市功能区。中小城市如安徽马鞍山,则采取“微更新”策略,建设了多个口袋公园,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更多绿色空间。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杨一帆认为,未来城市更新需要构建系统化更新体系,通过“规划统筹+系统实施”,形成全过程、全要素、全空间的更新闭环。他强调,当前城市更新工作仍存在碎片化、系统性不足的问题,下一阶段应增强整体性和协调性,实现从地块内更新向整体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转变。

在“十四五”期间,城市更新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惠及1.2亿群众。每年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数量保持在6万个以上,累计投资总额已达万亿级别。2025年,相关部门聚焦老旧小区改造收官、城中村改造扩围及社区服务功能补短板三大任务,力求在城市更新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分院院长范嗣斌指出,未来城市更新应重点关注存量资源的挖潜,通过文化保护、智慧化改造等方式提升资源价值。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将资源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城市功能升级和产业转型。

尽管城市更新市场前景广阔,但资金筹措仍是主要挑战。由于城市更新项目回报周期较长,通常需要8至10年才能收回成本,因此社会资本的深度参与至关重要。杨一帆建议,通过建立城市更新的底层经济逻辑与正向激励机制,激发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例如,通过空间再利用释放潜在价值,并通过公平的机制将收益合理分配给参与各方,实现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一帆认为完善资产确权和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核心所在。通过落实空间使用权的分层确权,增强自然人和法人对更新空间的产权信心,为资产活化、金融操作提供基础,从而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城市更新领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