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的璀璨星空中,又有一批杰出研究者因其卓越贡献而闪耀。8月6日,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揭晓了2025年度的获奖名单,为科学界再添辉煌篇章。
在生命科学领域,季强、徐星、周忠和三位科学家因证实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而共同荣获“生命科学奖”。自19世纪中期Thomas Huxley提出这一假说以来,尽管历经波折,但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无疑为这一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他们在中国辽西地区发现的带羽毛的非鸟恐龙化石,以及后续对过渡物种的系统研究,不仅形态上建立了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联系,更从功能上揭示了这一演化支系的奥秘。
物质科学领域同样传来喜讯,方忠、戴希、丁洪三位研究者因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及实验实现方面的杰出贡献被授予“物质科学奖”。拓扑电子材料作为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大突破,其独特的拓扑性质为表面导电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性。方忠与戴希开发出一套计算方法,成功预测了多种拓扑材料,而丁洪则通过创新技术首次在实验中验证了Weyl费米子的存在。这一系列成果不仅展现了拓扑学与电子材料的完美结合,更为多个科技领域开辟了全新的应用前景。
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卢志远凭借其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技术领域的革命性发明和领导地位,荣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卢志远不仅开发了高密度、高可靠性的新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还成功推动了这些技术在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存储技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未来科学大奖周将于10月22日至26日在香港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学前沿议题,分享尖端资讯与创新视角。科技论坛、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年会等活动也将同步举行,旨在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激发科学创新。而最令人期待的颁奖典礼,则将在香港文化中心盛大举行,见证科学荣耀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