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埃斯顿工业机器人2025上半年扭亏,出货量问鼎国产冠军

   时间:2025-08-07 00:02:54 来源:杨剑勇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经历了一段为期两年的调整期后,埃斯顿公司在2025年迎来了其发展的关键节点。回顾2024年,这家公司遭遇了自上市以来最为严重的财务困境,年度亏损额高达8.1亿元。这一亏损主要源于两大因素:一是对德国克鲁斯等海外公司的并购带来了超过3.4亿元的商誉减值;二是行业内愈演愈烈的价格战,直接导致了公司整体毛利率的大幅下滑。

过去两年间,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低迷,企业普遍面临去库存和行业整合的巨大压力。包括新时达、新松机器人以及埃斯顿在内的多家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均未能幸免于亏损的困境。

具体而言,埃斯顿在2024年的业绩表现尤为惨淡。全年营收为40亿元,同比下降13.83%,净亏损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8.1亿元,与上年同期的1.35亿元净利润形成了鲜明对比。商誉减值与价格战带来的毛利率下滑,共同构成了其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

然而,随着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的逐步回暖,工业机器人市场也迎来了转机。根据MIR睿工业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约为7.7万台,同比增长11.6%。在这一背景下,埃斯顿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业绩也开始出现拐点。

2025年上半年,埃斯顿预计实现净利润0至1500万元,成功扭转了上年同期的亏损局面。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回暖以及国产替代趋势的加速。在第一季度,埃斯顿机器人的出货量实现了近20%的同比增长,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0.3%,首次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领头羊。

同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内资厂商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51.4%,牢牢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在国产替代的大潮中,埃斯顿等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稳步增长。

尽管业绩有所好转,但埃斯顿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仍面临一定挑战。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公司加大了在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投入,但这也导致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为亏损。海外市场的拓展费用、品牌宣传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增加,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智能化、自动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AI大模型、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国产替代的加速也将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带来更多市场机遇。

在此背景下,埃斯顿等国内厂商正积极寻求技术创新和高端应用场景的突破。通过聚焦高门槛、高技术壁垒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满足新兴行业和高端应用场景的需求。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的部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和机器人市场,将继续引领这一趋势的发展。在国产替代的推动下,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