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城商行理财子规模狂飙,宁银理财领涨25%,大行理财子却现2000亿级暴跌

   时间:2025-08-08 10:41:30 来源:21金融圈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数据的揭晓,理财子公司之间的规模增长差异显著。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总数达到2.79万只,存续规模高达27.48万亿元,相比年初增长了4.44%。然而,在这一整体增长背后,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与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

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在上半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规模扩张。其中,宁银理财的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25%,位居增长榜首。苏银理财紧随其后,规模接近7500亿元,增幅近20%。杭银理财和南银理财也分别实现了17%和近15%的增长,规模分别达到5000亿元和5500亿元左右。北银理财则以超过10%的增长率,规模迈上4000亿元台阶。长三角地区的理财子公司表现尤为亮眼,占据了规模前五中的四席。

与此同时,部分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的规模却出现了下滑。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的规模分别下滑了不同程度,尽管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实现了逆势增长,但整体而言,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的表现不如城商行理财子公司抢眼。这一分化现象,反映出理财市场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

城商行理财子公司规模增长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其权益布局的提前和精准。上半年,权益市场逐渐回暖,尤其是港股市场的强劲表现,为配置了相关资产的理财产品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在权益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中配置了较多股票类资产,从而抓住了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在渠道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行外代销占比高,代销渠道广泛,这为规模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权益仓位的增加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提升产品收益,但在市场巨幅震荡时,也会加大产品收益的波动性。因此,理财子公司在配置权益资产时,需要权衡收益与风险,根据主要渠道的客户需求来制定投资策略。权益类产品的投资周期较长,而渠道端对长期限产品的容忍度不高,这也给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设计和渠道拓展带来了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城商行理财子公司需要继续加强渠道建设,拓展行外代销渠道,同时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