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时光能凝固,那它大概会停留在黄山脚下的西递古村。
一座正对村口胡文光刺史牌坊的徽派院落,见证了清光绪年间至今一百多年的人来人往。
现在它成为【泊心云舍·明经园】,为每一位回归的家人,送上古徽州的诗意和韵味。

泊心云舍·明经园由五个徽派院落组成,其中三栋是明清古宅,由当地茶商大户胡蓍圃及其子孙在外经商荣归故里后修建,俨然是徽商奋斗史和带动家乡发展的缩影。

徽州人贾而好儒,形成了特色鲜明又系统的徽文化,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其影响,在代代相传的徽派建筑之中亦多有体现。

站在明经园门前,两只石雕相迎,翘角飞檐下宫灯醒目,最吸引眼球的还得是正上方的冬瓜梁——徽派建筑中特色的承重梁柱,因两端微细中间圆鼓,呈微弧形,好似冬瓜而得名。

冬瓜梁线条柔和,外形圆润饱满,中间又被讲究的徽州人雕以各式吉祥纹样,充分诠释了徽派建筑的一大特点——不仅要“承得住”,还要“看得美”。

走进大堂,正对的案桌上摆着三样老物件,东边一个花瓶,西边一面镜子,中间一座八卦钟。
这是古徽州厅堂摆设的讲究,即“钟声瓶镜”,寓意终生平静。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曾是徽州人的生活常态,无论是在外经商谋生的男人,还是在高墙深院里经营家庭的女人,所盼不过终生平静。
与此有关的另一件家具是屏风边的合欢桌——由两张半圆形桌子拼成。
拆开摆放,暗示男主人不在家,外客来访时便明白不宜久留,家人齐聚后就可以拼在一起。

中堂两侧各一扇门,分别是右边饰以冰裂纹激励人寒窗苦读的“冰裂门”和左边刻有五只蝙蝠的“五福门”。
两门相距十步,寓意历经十年寒窗才能终得五福临门。

白手起家的江南儒贾,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而儒家文化就给了他们维持几百年繁荣的智慧。

穿过大堂,由徽苑和文化长廊合围成的水系院落气势磅礴。
一面是主卧外可赏景的阳台,一面是陈列徽州老物件的展览长廊,坐在水榭尽头的亭子下,扶着美人靠,可观鱼、听荷、赏月。

偶有搭台唱戏的,院子里三面都是观众,齐齐对着亭台鼓掌叫好,恍然有穿越古时的雅兴和热闹。

占据村口中心的明经园,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台。
登上顶楼露台,内可俯瞰院落,外能远眺西递古村。

层层叠落的马头墙如群马昂首,不仅象征着“步步高升”,更在起伏间勾勒出徽州独有的韵律之美。
傍晚时分,晚霞染红天际,平时一副清淡的水墨画泛起一层回忆里的黄,看得人越发怀旧。

推开主卧的雕花木窗,牌坊广场近在眼前,游人往来的热潮、每晚奇幻旖旎的水幕灯光秀、节假日景区活动都一览无余。

在临水一侧凭栏远眺,村子溪水汇聚而成的明经湖正在眼下,池塘田垄间尽是诗情画意。
春天的油菜花田、夏天的荷塘月色、秋天的枯荷红叶、冬天的黑白分明,四季斑斓,有条不紊地在眼前登场。

主卧里的设计巧妙融合了古宅神韵与现代舒适。
的灯光映照着精雕细刻的空间结构和古朴稳重的木质家具,尽显古徽州的清雅。

智能管家系统、浴缸、恒温花洒、挂烫机、地暖、洗烘机等家居设备,保证家人能轻松享受生活便利。

慕思床垫、泊心定制埃及棉床品、泊心定制乳胶枕温柔地拥人深睡。
离店可带走的专属用品三件套:桃木梳、亚麻拖鞋、新疆长绒棉毛巾浴巾,是泊心云舍首创的贴心细节。

泊心云舍·明经园,不仅是民宿,更是时光的渡口,历史的容器。
推开门,即推开了徽州往事;卧于此,便是在雕梁画栋的守护下,与明经湖的星月共枕。
与古老的时光对话,让隐居徽州的仪式感从走进泊心云舍·明经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