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近期在业绩说明会上对携号转网政策发表了看法,指出该政策虽初衷良好,却在实际操作中引发了市场的恶性竞争。
杨杰提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流量数据卡和低价数据卡在网络上的销售愈发普遍。携号转网原本旨在提升服务质量,赋予客户更多选择权,但目前却成为了部分运营商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工具。这些不合规的竞争手段,很多都与携号转网政策挂钩。
携号转网政策自2019年底正式实施以来,允许用户在不更换号码的情况下更换运营商,旨在激活市场竞争,为用户提供更多通信服务选择。然而,经过五年多的实践,该政策是否已偏离初衷,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确实,一些地方的运营商为了吸引用户携号转网,采取了低价策略。更有甚者,一些运营商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柜台等渠道,运用各种话术和承诺,主动引导用户转网,甚至在携转办理现场频繁上演争抢客户的“谍战”戏码。这种种行为,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声音认为,不能仅凭运营商的一面之词就将携号转网视为恶性竞争的手段。在通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提升服务质量和资费水平合理化其实是携号转网的内在目的之一,也是消费者所期望的。因此,一些更具性价比的通信产品的出现,并不应被“一刀切”地视为恶性竞争。
事实上,用户在选择携号转网时,考虑的因素远不止价格。网速、信号质量、套餐的合理性以及客服服务水平等,都是影响用户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真正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有明显优势的运营商,其实无需过分担心低价竞争带来的冲击。
将通信领域的恶性竞争简单归咎于携号转网的刺激,或许过于片面。在当前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下,通信行业需要从过去主要依赖价格竞争,转变为依靠产品和服务质量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既需要运营商主动转变经营理念,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监管,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在当前的通信市场中,携号转网政策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激发市场竞争,提升服务质量,也可能成为部分运营商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工具。因此,如何平衡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将是未来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