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惊艳亮相,发布了一项全球领先的科技突破——首个基于AI神经网络的电子皮肤技术。这一创新成果迅速吸引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这款电子皮肤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磁感应方案,标志着AI与电子皮肤技术的深度融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核心优势在于力测量精度、分辨率以及感知频率均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为机器人技术、医疗监测等多个领域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据悉,这款电子皮肤的力测量精度高达0.005N,能够识别极其微小的力度变化,相当于一片羽毛的轻触也能被精准捕捉。同时,它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内集成了约十万个高精度感应单元,分辨率密度全球最高。这一性能表现为机器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触觉反馈能力,使其在进行精密操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这款电子皮肤的感知频率达到了惊人的1500Hz,远超人类神经的响应速度。这种高频响应能力使其能够捕捉到微秒级的动态接触变化,特别适用于精密制造等专业场景。同时,它还具有卓越的抗干扰性能、耐用性和可靠性,能够在各种极端复杂条件下保持稳定工作。
创新中心还突破性地将AI算法与触觉感知系统深度融合,使这款电子皮肤能够精准解析并模拟真实触觉反馈。它不仅能够实现三轴力值的精确感知和力的角度识别,还具备物体软硬属性识别及高精度温度感知能力。在实际测试中,从蓝莓到海绵,再到馒头等易损物品,它都能精准感知并智能调节操作力度,为机器人提供了接近人类的触觉认知与决策能力。
这款电子皮肤的应用前景广阔。在机器人领域,它将显著提升机器人的操作能力,使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在家务劳动、工业装配、危险品处理等复杂任务中展现出类人化的操作水平。服务型机器人则能通过这款产品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如调节握手力度、识别易碎物品等。在特殊作业场景下,具备触觉感知的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完成精细化操作。
在工业检测方面,这款电子皮肤的高精度触觉感知能力使其能够实现对工业产品表面关键参数的快速检测,特别适用于复杂曲面和精密零部件的质量检验。创新中心正与消费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将该技术应用于自动化产线,以提升检测效率和质量管控水平。
医疗健康领域同样有望受益于这项技术。未来,它可应用于智能假肢系统,为残障人士恢复接近真实的触觉感知能力。这不仅将解决传统假肢缺乏触觉反馈的痛点,还能让使用者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辨别表面纹理和温度变化,从而大幅提升使用体验和生活质量。
这款AI电子皮肤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也将开启智能交互的新纪元。集成该技术的智能服装可应用于消防、航天等专业领域,实时监测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和环境变化。VR/AR设备则可通过触觉反馈手套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沉浸式的虚拟体验。在汽车和智能家居领域,该产品也将推动人机交互方式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