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赋能农业,农信互联成数智领域独角兽,如何引领变革?

   时间:2025-08-09 00:04:23 来源:砍柴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16年,薛素文踏上了创业之路,他的手中没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只有一个听起来略带玩笑意味的目标:让农业变得更加时尚且充满科技感。九年时光转瞬即逝,这个起初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竟支撑起了一个独角兽企业的诞生。

农信互联,作为数智农业领域的佼佼者,其核心子公司“农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猪联网”平台,在畜牧产业数字化市场中占据了超过35%的份额,稳居行业榜首。更令人瞩目的是,在2024年底,该公司成功获得了近3亿元的融资。

薛素文从猪联网入手,最初利用互联网手段帮助客户管理养猪事务。随后,他将业务从生产管理扩展到线上交易场景,再进一步拓展到上下游全产业链的数智化服务。他感慨道,如今改造农业的工具日益丰富,从早期的互联网到如今的大数据、AI大模型和机器人,这些都让他感到无比兴奋,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基于AI的数智增值服务,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客户续费率。薛素文透露,前几年客户的续费率通常在75%左右波动,而现在已经达到了87%,这其中无疑有数智增值服务的功劳。

在铅笔道的访谈中,薛素文分享了养猪等产业的新兴机遇,以及在AI、机器人新技术冲击下,产业的最新应用实践。他提到,养猪产业最大的刚需是降低成本,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数智技术和平台的力量,让猪场的猪多生、少死、早出栏。对于烧钱补贴的做法,他认为在养猪产业中并不可行,因为那样做只会留下一地鸡毛,没有续费率可言。

薛素文还表示,养猪产业的需求可以复制到其他与养殖相关的产业,如家禽产业、反刍(牛羊)产业、水产等。他强调,大模型在养猪产业中的实践价值在于,以前只能给客户提供报表和指标,但客户往往看不懂或抓不到重点,而现在可以直接帮助客户拆解或推理相关数据,并直接给出甚至执行解决方案。

对于机器人在养猪产业中的应用,薛素文认为,机器人可以部分替代人力,是从经验型养殖到数智化经营的关键转折。他强调,机器人没必要做成人形,实用最重要。例如,在母猪查情、巡检猪场、智能盘估、智能饲喂、机器人注射疫苗等方面,机器人可以减少人员接触,提高工作效率。

在访谈中,薛素文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他表示,创业前自己是职业经理人,虽然有许多经营上的压力,但大多数还是由老板来承担。而现在,他感受到了油然而生的“生死感”,核心技术的迭代、商业模式的变化、对员工的激励、对客户的承诺、对股东的交代,哪一样做不好,都可能让公司陷入困境。

薛素文坦言,创业的前两三年挑战很大,一开始没有成熟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完全靠一股热情。他们希望通过数字能力改变农业的现状,但具体怎么改还在摸索中。几年后,公司的团队、产品和市场都逐渐稳定下来,绩效也趋于稳定,公司不再亏损,感觉好了很多。但疫情那几年,公司的收入增长不达预期,加上人员被困,许多签好的单子无法落地,压力巨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薛素文从未放弃。他表示,自己的创业起点比较高,实际投入的注册资金就有3亿元。虽然一开始团队规模庞大,让公司迅速盈利很困难,但他们不断调整策略,第二年就开始有了收入。他强调,B端业务在两年内能控制亏损在几千万级别,已经算是不错了。

薛素文还分享了自己对农业机器人的看法。他认为,对于农业而言,机器人没必要做成人形,核心不是模仿人形,而是解决问题。能干活就是好机器人,比如能伸缩、带传感器,能够像孙悟空一样变出各种工具最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