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披露了7月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该指数环比下跌0.2%,但跌幅较上月缩减了0.2个百分点,这也是自今年3月以来,PPI环比跌幅首次出现收窄。
详细观察数据发现,7月份,多个行业的价格跌幅有所收窄。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水泥制造以及锂离子电池制造的价格环比跌幅分别较上月减少了1.9、1.5、0.8、0.3和0.1个百分点,这些行业对PPI环比下跌的影响较上月合计减少了0.1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在分析中指出,7月份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持续优化,推动了相关行业价格跌幅的收窄。这得益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得煤炭、钢材、光伏、水泥和锂电等行业的市场竞争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7月份PPI环比跌幅收窄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系列旨在缓解行业内卷的政策推动了周期性行业产品价格的回升。这一趋势在煤炭、钢材、水泥等产品的期货价格走势中已有所体现。他预计,未来这些政策将继续推进,但相关行业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可能会减小,更多地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煤炭、钢铁等产品的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与6月下旬相比,7月下旬焦煤、焦炭和螺纹钢的价格分别上涨了27.9%、11.4%和7.3%。
从同比数据来看,7月份PPI同比下降3.6%,降幅与上月持平。整体而言,PPI同比增速已经连续34个月处于负值区间。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指出,7月份PPI环比改善的重要原因在于“反内卷”政策效果的显现。他认为,供需失衡下的低价竞争内卷是压制本轮PPI增速持续低位运行的核心问题。以光伏产业为例,多晶硅、硅片和光伏组件的价格在经历了2022年10月前后的高点后,随着产能扩张而大幅下调,到2025年6月的价格低点时,已分别降至高点的九分之一、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近期,政策层面多次释放“反内卷”信号,强调要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市场竞争秩序,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并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张林进一步分析,随着宏观政策对供需失衡问题的重视以及“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深入,PPI环比改善有了一定的支撑。然而,这种改善的幅度有多大,以及PPI同比增速能否转正,还需要持续观察。他认为,一方面,稳增长政策如旧换新、设备更新等正在刺激相关行业尤其是新兴领域的投资,这些投资可能会转化为产能,因此需要通过制度层面的改革如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来进一步纠偏和改善;另一方面,过剩和落后产能的出清以及供需关系的重新平衡都需要时间。
张林还提醒,“反内卷”政策可能更有利于头部企业。在落后产能和尾部产能退出过程中,市场会经历产能出清的阵痛,这些承担政策调整成本的领域需要在政策层面得到相应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