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全新的概念正在悄然兴起——智能体“蜂群”。这一理念在近期举办的ISC·AI大会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尤其是由360公司带来的L5级别智能体,更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回想起2023年8月,那场生成式AI爆发后的首届ISC大会,人们对于AI的看法还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仅仅两年时间,AI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以周鸿祎为代表的行业先锋,早已预见到了AI AGENT的巨大潜力。
周鸿祎,这位被戏称为“红衣大叔”的企业家,早在2023年就坚定宣布“拥抱AI”,并提出“人工智能不是泡沫,是下一场工业革命”的论断。他不仅预言了AI的未来,还迅速推出了自研通用大模型“360智脑”,使360在AI产业中抢占了先机。
如今,当行业还在纠结于对话体验的优化时,周鸿祎已经带着他的蜂群化纳米智能体,站在了AGENT潮流的前端。在ISC·AI大会上,他详细阐述了智能体从L1到L4的演进过程,以及纳米AI所代表的L4级别智能体如何实现“多智能体蜂群协作”。
L1级别的智能体,如GPTs等,更像是聊天工具,擅长提供建议或情感陪伴,属于“玩具级”产品。而L2级别的智能体,虽然已经从“玩具”进化为“工具”,但仍需人类设置流程,AI来执行任务。到了L3级别,智能体已经能够自主规划并完成任务,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然而,面对跨领域复杂问题时,L3智能体仍会因缺乏协同规划能力而陷入瓶颈。
而L4级别的纳米AI智能体,则实现了“多智能体蜂群协作”。多个专家智能体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灵活组队,多层嵌套,分工协作。这种智能体之间的记忆共享,规避了“协同困境”,使得任务规划、协同执行到后续自我迭代都可以在平台上统一完成。
在大会上,周鸿祎还展示了纳米AI在复杂任务执行上的卓越表现。它能够连续执行1000步的复杂任务,任务成功率高达95.4%。这一成果的背后,是360公司在AI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和不断创新。
随着AI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安全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专业的网络安全专家短缺,而黑客却能通过AI训练“智能体黑客”进行自动化攻击。面对这一现状,360公司推出了安全智能体,以安全大模型为核心,具备工具调用、流程执行等能力,能够复刻高级专家的分析、决策与实操能力。
安全智能体的部署,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为了避免智能体的幻觉导致设备误操作或政策偏差,360公司采取了动态RAG增强和CoVE验证链等方法。这些方法将行业知识库嵌入智能体推理流程,强制在生成答案前检索权威数据源,并通过分步自检机制生成验证问题,调用相关数据库工具交叉验证。
目前,360公司的L4级“专家”智能体已经覆盖多个垂直领域,协同任务错误率大幅下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对应领域的安全智能体,像调配团队成员一样调配智能体,形成专属协作小队。
周鸿祎预言:“智能体时代,不会指挥AI的人将被淘汰。”这一战略正推动360从网络安全供应商向AI生态主导者逐步跃迁。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人类的工作内容将转变为定义、规划、管理和监督智能体,智能体将成为人类的“数字员工”,承担繁琐的工作,而人类则需要学会与智能体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