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跑,价格战担忧尚早,技术落地成焦点

   时间:2025-08-11 03:24:11 来源:北京商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机械臂的精准抓取与人形机器人的格斗表演交相辉映,每一次成功的演示都预示着机器人产业规模的新一轮增长。一年前的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尽管人形机器人琳琅满目,但能真正动起来的却寥寥无几。如今,摔倒早已不再是参展商的担忧,每一家参展商都能自豪地分享自家产品已落地的应用场景,从单纯的技术展示转向量产应用的趋势愈发明显。

2025年,被视为机器人产业步入竞技场的关键时刻。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高达27.8%,这一数据无疑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与此同时,宇树科技的双足人形机器人R1以3.99万元的起售价亮相,引发了业界关于人形机器人价格将大幅下降的预测。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WRC期间表示,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亲民化已指日可待。

面对这一趋势,所有参展商都不得不面对两个核心问题:订单量能否超越技术进展?是否已做好应对价格竞争的准备?在WRC的展台上,这些问题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营收的飞跃式增长成为了不少企业的真实写照。云幕智造总经理助理李大卫透露,去年公司全年营收仅为400多万元,而今年截至目前已超过5500万元,预计全年营收将突破亿元大关。这家首次参加WRC的苏州太仓企业,以其皮肤人形机器人唐太宗、屈原、孔子等吸引了大量观众互动。李大卫表示,今年文旅场景的营收占比已达60%,而工业场景则贡献了剩余的40%。

优必选、银河通用等企业则在展台上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多种场景下的应用。优必选的Walker S2人形机器人能够灵活转腰,在全空间作业,展现了其强大的灵活性。银河通用的轮式人形机器人Galbot则在零售场景和工业领域的汽车零件分拣工作中大放异彩,依靠视觉识别系统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曝光的大额机器人订单主要来自于工业场景。例如,优必选成功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地位。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过分强调特定场景。擎郎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认为,无论是工业、服务还是医疗场景,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技术能够实现的相对简单岗位。这种务实的策略让擎郎智能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超过10万台机器人,特别是海外市场,今年订单量至少增长了50%。

关于人形机器人价格战的讨论同样热烈。宇树科技R1的降价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王兴兴回应称,降价是基于产品型号和供应链利润控制的考量,旨在吸引更多采购者,推动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尽管不同功能对应不同价位,但业界普遍关注这一降价举措是否会引发价格战。

灵宝CASBOT创始人张正涛认为,产品降价取决于产品定位,对于具备全操作能力的人形机器人而言,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价格并非制约因素。灵心巧手联合创始人张延柏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宇树R1的低价是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的体现,但价格战并不会愈演愈烈。

李通用两条曲线阐述了成本下降后的未来趋势。他指出,随着机器人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两者之间的剪刀差将逐渐缩小,直至达到一个拐点,届时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落地将成为可能。他还透露,擎郎智能在海外市场的商业化采用雇佣制,租用机器人的价格仅为当地人力成本的1/3到1/2。

在与一家专注于四足机器狗的具身智能创业公司交流时,记者了解到,其消费级产品即将推出优惠活动,价格在2万元左右。该公司人士表示,随着规模的扩大,硬件成本必将下降。

WRC期间,多位从业者强调了技术创新需要时间的长期主义观点。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产业链复杂且漫长。在硬件层面,解决工程问题是实现量产的关键一环。同时,打开需求市场也是推动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大卫指出,当前制约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规模化落地的最大问题是具身智能大脑。由于工业操作实操数据集的严重缺乏,导致工业操作底座大模型亟待突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家企业正在积极采集高质量数据集,以训练具身智能模型,提升机器人的泛化能力。

在京东展区,帕西尼TORA-ONE机器人的精细操作能力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而就在不远处,宇树机器人的格斗场同样人气爆棚。身后则是“买机器人上京东”的交易平台,技术与订单在这里实现了无缝对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