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热闹展台上,六联智能以其独特的AI笔记本电脑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款笔记本不仅搭载了公司自主研发的AI系统,更展示了令人瞩目的实时语音翻译功能,能够根据用户的沟通习惯自动调整语气,实现了从“机械转换”到“智能对话”的飞跃。
六联智能,这家曾经以消费类硬件代工为核心业务的国内PC制造巨头,近年来经历了从硬件ODM到AI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华丽转身。面对PC行业日益透明的价格竞争,六联智能深刻体会到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滕翔,六联智能的高级产品经理,直言不讳地分享了行业的困境:“客户对每一个零部件的价格都了如指掌,甚至要求我们公开每颗螺丝的成本,毛利被严重压缩。”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六联智能在2022年前后启动了战略转型,致力于成为AI算力底座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滕翔强调,这一转型并非被动应对,而是基于对中国制造向智慧制造升级必然趋势的深刻洞察。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兴起,六联智能敏锐地意识到硬件与AI的结合将成为重构生产力工具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一转型,六联智能在研发上投入巨大,不仅在北京、上海、苏州、深圳等城市建立了七大研发中心,还形成了覆盖国内外芯片的全链条研发能力。滕翔解释,供应链安全已成为企业的必修课,海外技术线确保产品性能,国内新创线则保障供应链自主,这种“双线突围”的策略为六联智能在AI时代赢得了先机。
在研发上,六联智能解决了AI时代的核心痛点——模型在不同硬件平台上的高效运行。滕翔透露,团队花费两年时间搭建了跨平台适配层,目前能够支持全球200多个主流AI模型在异构硬件上的流畅运行。这一技术突破,为六联智能的AI PC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I PC作为六联智能转型的重要成果,展现了从“工具”到“智能体”的进化。滕翔强调,AI PC的核心在于“本地化智能”,通过向量数据库存储用户习惯和数据,能够在离线状态下完成PPT生成、视频剪辑等任务。这种基于用户数据的自主决策能力,正是智能体的核心特征。同时,六联智能还设计了“意图识别机制”,实现了“按需联网”,既避免了“AI幻觉”,又保留了必要的在线能力。
在六联智能的蓝图中,AI PC只是AI时代单一智能设备的起点,开放生态才是未来的终局。滕翔透露,六联智能已建立模型仓库,筛选出适配性强的模型,并针对不同场景部署专用小模型。未来,每台设备将搭载数十个模型,由智能体系根据场景自动调用。更重要的是,六联智能正推动基于FCP协议的生态打通,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滕翔举例说,用户只需说出一次指令,系统就会记住并在下次自动执行,这种基于理解而非简单指令的互联方式,才是万物互联的真正意义。
站在展台前,滕翔望着体验AI PC的观众,感慨万千。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不仅为六联智能赢得了产业变革中的立足之地,更为中国企业在AI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