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现象正在上演:燃油车巨头丰田,非但没有被新能源浪潮所淹没,反而正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销量纪录。
据日本媒体报道,丰田汽车已向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透露,鉴于新车销售的持续强劲,公司将把2025年的全球产能目标上调至1000万辆,这一数字直逼2023年创下的1003万辆的历史峰值。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田对未来两年的电动车产量计划却进行了小幅下调,减少了20万辆。
2025年上半年,丰田凭借554.5万辆的全球销量,再次稳居全球销量榜首。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日本本土市场27.4%的高速增长,也离不开中国市场6.8%的稳步提升。这一表现,似乎与许多人对汽车市场转型的直观感受大相径庭。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以552.4万辆的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燃油车的542.6万辆。而早在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就实现了77.6%的大幅增长,达到120.3万辆。然而,正是在这一年,丰田的产能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尽管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如火如荼,但中国汽车年产3000万辆的利润总额,竟然不及丰田900万辆的利润。这一数据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提出,无疑为丰田的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证明。
丰田的2025财年年报显示(涵盖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其净利润达到了约合人民币2364亿元。相比之下,中国18家上市乘用车企业中,仅有13家盈利,且这些企业在2024年的净利润总和仅为人民币1226.8亿元。这意味着,在“新能源取代燃油车”的呼声日益高涨之际,丰田凭借其在燃油车市场的深厚底蕴,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然而,丰田的电动化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多年来,丰田在电动化趋势初现时曾表现出一定的傲慢态度,甚至一度押注氢能源路线。尽管近年来丰田也推出了多款电动车型,但在2025年上半年,其纯电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1.5%,纯电渗透率在主流车企中几乎垫底。
尽管如此,丰田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依然抢眼。在北美、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等地,丰田的销量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尤其是在新能源趋势最为热烈的中国市场,丰田的销量也实现了6.8%的同比增长,达到83.77万辆。
丰田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市场保持领先地位,或许与其独特的市场策略和稳健的经营方式密不可分。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电动化进程不达预期的背景下,丰田没有盲目跟风,而是选择了更为谨慎的电动化转型路径。这一策略,使得丰田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避免了因过度投入电动化而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
与此同时,丰田在成本控制和品质保障方面的卓越表现,也为其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和“自働化”理念,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产品质量。这种高效、保质的生产模式,使得丰田能够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可观的利润空间。
在中国市场,尽管新能源车销量飙升,但许多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压缩利润空间,甚至陷入“亏本换量”的恶性循环。相比之下,丰田则显得更加从容不迫。它没有盲目参与价格战,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通过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丰田的成功经验,无疑为其他车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之际,车企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和经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此图片为示意性插入,实际内容请根据需求替换或删除)在汽车行业这场持久战中,跑得最快的不一定赢,最稳的才是最终的胜者。成本、品质、口碑这些看似老掉牙的词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或许,真正应该被淘汰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以技术之名行诋毁产业之实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