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再次爆出财务造假丑闻,这次的主角是背靠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的上市公司*ST高鸿,其因长达九年的财务造假行为,已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
*ST高鸿于8月9日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调查显示,该公司从2015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组织和参与虚假贸易业务,大幅度虚增收入和利润。具体来说,九年间累计虚增营收达到198.76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98亿元,以及虚增净利润7622.59万元。这些虚假业务主要包括笔记本虚假贸易和IT系统虚假贸易,前者涉及金额高达185.48亿元,后者则为13.2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虚假贸易业务形成了一个闭环,资金、合同和物流单据流转齐全,但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货物流转,业务缺乏商业实质。特别是在笔记本虚假贸易中,业务是通过*ST高鸿的子公司高鸿科技与南京庆亚的实控人江庆进行的。而IT系统虚假贸易则涉及多家子公司,从2018年开始逐渐增多。
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ST高鸿及相关责任人面临严厉处罚,公司被罚款1000万元,其他责任人分别被罚款75万元至700万元不等。回顾高鸿股份的业务结构,IT销售业务和企业信息化业务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80%。然而,正是这两项核心业务成为了财务造假的重灾区。
除了财务造假,*ST高鸿还涉嫌欺诈发行。在2020年的非公开发行中,该公司使用了2018年至2020年的虚假财务数据,成功募资12.5亿元。这一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其违法程度,触发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早在2024年5月,因2023年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及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ST高鸿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股价方面,*ST高鸿在被ST后出现了连续极端下跌行情,从2024年5月6日至7月11日,期间出现了23个跌停板。尽管在7月中旬,因业绩预告前后股价短暂波动,一度引发市场炒作,但随后股价再次暴跌。
更为严重的是,*ST高鸿的股东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减持套现。自1998年上市以来,高鸿股份的股东们已累计减持套现近10亿元,其中第一大股东电信科学套现超过4亿元。这种行为无疑加剧了中小投资者的损失。目前,*ST高鸿的股东人数达到5.2万,他们不仅要面对公司财务造假的事实,还要承受股价暴跌带来的巨大损失。
自2015年财务造假开始以来,*ST高鸿的股价已经暴跌超过92%,而在此期间,股东们减持套现超过3亿元,公司累计净利润却亏损超过12.41亿元。对于买了*ST高鸿的股民来说,如今连回本的希望都已破灭。这一事件再次提醒广大投资者,在A股市场投资需谨慎,即使是有强大背景的上市公司,也绝不等于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