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2025WRC)的热烈氛围中,宇树科技以其创新的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技术吸引了众多目光。宇树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在大会上发表了关于公司发展方向的演讲,他强调宇树科技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让机器人进行表演或格斗,而是致力于推动机器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宇树科技的展台在大会期间始终熙熙攘攘,观众络绎不绝。尽管宇树机器人销量领先,但整个行业的商业化进程仍处于初期阶段,距离大规模应用尚有距离。王兴兴指出,阻碍这一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具身智能AI(大模型)的发展水平。
王兴兴描述了一个场景,以说明机器人AI的发展潜力:假设在一个陌生的会场,人形机器人能够顺利地将一瓶水递给指定的观众,或者能够自主整理一个陌生的房间,这将标志着机器人达到了类似于ChatGPT的里程碑时刻。他预测,这一临界点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实现,最晚不会超过三到五年。
宇树科技在推进上市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上个月,该公司已启动上市辅导流程,由中信证券负责。王兴兴透露,公司正按照计划推进上市工作,他将上市比作企业的“高考”,标志着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成熟。
宇树科技的业绩和订单量为其上市提供了有力支撑。去年,公司营收已突破10亿元,并连续五年实现盈利。在销量方面,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和Go2四足机器人均表现出色,其中Go2在2024年的销量高达2.37万台,占据全球市场近70%的份额。人形机器人方面,宇树科技在2024年实现了超过1500台的交付量。
价格优势也是宇树科技促销的重要手段。G1机器人起售价为9.9万元,而最新发布的小型人形机器人R1起售价仅为3.99万元,进一步降低了行业价格门槛。王兴兴表示,低价策略旨在吸引更多用户,通过增加出货量来构建生态系统。
然而,尽管宇树科技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仍处于初期阶段。王兴兴指出,硬件方面虽然持续进步,但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在于具身智能AI的发展不足。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而仅靠语言大模型的技术是不够的。
智参智库特聘专家袁博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复杂度和研发难度远超语言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要在真实环境中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并控制动作,这要求大模型具备多模态感知和实时决策能力。因此,具身智能大模型的研发应由机器人厂商主导,并与大模型厂商协作完成。
事实上,已有一些机器人厂商开始与大模型厂商合作。例如,阶跃星辰与智元机器人等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大模型+具身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创新。袁博指出,这种合作研发方式将加快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发展进程,并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