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平台上流传出一则关于小米汽车要求部分准车主提前支付尾款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一位小米SU7的准车主表示,他的车辆仍处于待生产状态,预计还有22至25周的交付周期,但突然接到交付顾问的通知,要求在7天内完成尾款支付。该车主提出希望验车后再付款,但销售方表示,如果不按时支付尾款,订单将被取消,定金不予退还。
这一消息迅速发酵,多位小米SU7及SU7 Ultra的准车主纷纷表示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其中一位准车主甚至表示已请律师介入处理。面对这一风波,小米汽车的销售人员回应称,提前支付尾款的要求仅针对部分有特殊情况的准车主,如曾提出延迟交付或评估为较高提车风险的用户。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廖建勋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车辆尚未排产完成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拒绝提前支付尾款。他认为,小米汽车临时要求提前结清尾款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资金周转困难,且在车辆交付出现延迟或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
一位接近小米汽车的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车之所以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担心车辆生产出来后,部分准车主可能会反悔,从而影响向其他定车用户的正常交付。他解释说,小米汽车的生产是按照用户锁单时的配置进行的,如果车辆下线后用户放弃购车,就需要顺延到下一个选择了同样配置车型的订单,这会影响其他用户的提车周期。
针对这一事件,多位汽车行业专家和经销商也表达了看法。他们指出,正常的购车流程是先交定金,待车辆交付时再结清尾款。提前支付尾款的做法不仅偏离了正常的交易习惯,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一位特斯拉Model 3的车主分享了自己的购车经历,他表示特斯拉方面是同意先验车再交钱的,这与小米汽车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米汽车的购买协议中关于“余款支付”的条款也引发了争议。协议规定,自收到车辆余款支付通知之日起7个自然日内,用户需要支付全部剩余款项,否则订单将被取消,已支付的定金不予退还。多位律师认为,这一条款涉嫌“霸王条款”,单方面扩大了车企的权利,加重了消费者的资金风险。
四川简法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律师吴胤征建议,收到付款通知的准车主可以与小米汽车进行协商,要求明确具体的提车时间和质量保证后再支付尾款。同时,他也提醒消费者,如果强行拒绝支付尾款,可能会面临定金被没收的风险。
廖建勋律师进一步指出,在小米汽车购车协议涉嫌“霸王条款”、无明确约定尾款支付时间且要求不符合常规交易流程的情况下,消费者拒绝支付尾款不能直接认定为违约。他建议消费者在与小米汽车沟通协商无果后,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反映,或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车企销售行为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注。如何平衡车企的生产计划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