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起,明星基金经理“公奔私”,继任者业绩承压

   时间:2025-08-13 20:22:31 来源:新经济e线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公募基金界近期人才流动显著加速,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12日,年内基金经理离任人数已达到240人,相比去年同期的212人,增长了28人,增幅约为13.21%。这一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其中,原招商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翟相栋的离职尤为引人注目。8月9日,招商基金发布公告,宣布翟相栋因个人原因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同时不再担任公司其他任何职务。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现由陆文凯接任。翟相栋在任期间,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表现优异,截至8月8日,基金总规模达到81.32亿元,年内A、C份额的回报率分别为23.88%和23.44%。翟相栋的离职,无疑给该基金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翟相栋的职业生涯颇为丰富,他曾在中信建投和释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TMT研究员,2020年加入招商基金,任固定收益投资部研究员,后升任投资管理四部资深专业副总监兼招商优势企业基金经理。其任职期间,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的任职总回报高达124.59%,年化回报达27.96%,业绩远超同类基金和业绩比较基准。

然而,翟相栋并非今年唯一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据多家媒体报道,包括景顺长城基金的鲍无可、安信基金的张翼飞等在内的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也相继宣布离职。其中,张翼飞因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考虑,于7月15日正式离职安信基金,并卸任其管理的全部9只基金。他的离职,无疑给安信基金的“固收+”产品线带来了重大影响。

公募基金经理的频繁离职,与行业的费率改革和薪酬调整密切相关。传统的“旱涝保收”模式被打破,浮动费率机制的引入使得基金经理的收入与业绩更加紧密挂钩。同时,考核标准的细化和严格,也限制了基金经理在投资风格上的灵活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部分基金经理出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考量,选择离开公募基金公司。

私募基金因其更具弹性的投资策略、更高的业绩分成比例以及更少的监管约束,成为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后的重要去向。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私募基金行业共有863位拥有公募背景的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着320只展示业绩的私募产品。其中,不乏在公募基金界声名显赫的人物。

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不仅给公募基金公司带来了人才流失的挑战,也可能导致部分基金产品遭遇巨额赎回。以中庚基金为例,在顶流基金经理丘栋荣离职后,旗下基金规模大幅缩水,从去年二季度末的189.72亿元下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16.07亿元,同比缩水近四成。

面对这一趋势,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开始重视团队建设,通过培养更多的基金经理和打造多元化的投资团队,来降低对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同时,投资者也应更加理性地看待公募基金公司的“去明星化”趋势,关注产品管理和团队建设情况,以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