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牛马电影热潮下,打工人为何不愿再“照镜子”?

   时间:2025-08-13 19:51:01 来源:Vista氢商业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今年的暑期档电影市场,似乎被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悄然占据——它们被观众亲切地称为“牛马电影”。这类电影以普通打工人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情节铺陈和深刻的处境共鸣,引发广泛讨论。

在《长安的荔枝》、《浪浪山小妖怪》和《戏台》这三部影片中,观众看到了唐朝的背锅打工人、取经路上的小妖怪,以及民国戏班的底层伶人。这些角色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但他们的困境和挣扎却与当代打工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截至8月10日,这三部电影的票房分别达到了6.63亿、5.59亿和3.81亿,成为暑期档不可忽视的存在。

传统上,暑期档是爆米花电影和爱情片的主战场,但今年却涌现出大量现实向的讽喻片,它们以不同的外壳包裹着打工人的真实困境。观众在观看这些电影时,心情复杂:“每一帧都在演我,好笑又想哭。”但也有人质疑,为何要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足够艰辛的情况下,还要在电影院里再次面对这些沉重的话题。

自去年底《年会不能停!》揭开“牛马电影”的面纱以来,这一类型片便迅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然而,其票房表现却并非一帆风顺。《长安的荔枝》在上映前的乐观预测票房高达20亿,但如今业内普遍下调至7-8亿,勉强维持在盈亏平衡线上。相比之下,《浪浪山小妖怪》则在上映前7天票房逆跌,业内对其收官票房的预期不断上调,从4亿、8亿到15亿不等。

这些“牛马电影”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影片本身的质量,更在于它们是否能精准把握大众情绪。对于打工人来说,走进电影院观看这类电影,不仅是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种慰藉,更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在观影过程中,他们通过角色的故事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共鸣和安慰。

从《逆行人生》到《胜券在握》,再到今年的《长安的荔枝》和《浪浪山小妖怪》,打工人叙事的背景框架越来越多元,雕工也越来越出奇。这些电影不仅聚焦于当代职场中的困境和挣扎,还通过不同的时代和背景,展现了打工人的普遍处境和共同心声。

在《浪浪山小妖怪》中,每只妖怪都有自己的工号,却直到电影结尾也没有机会知道他们的名字。这种设定让观众联想到了大厂中的螺丝钉们,他们被规训着将自我封闭起来,以高效稳定的形象参与职场传动系统。而《长安的荔枝》则通过高度浓缩的职场弯弯绕绕和坑蒙拐骗,让观众看到了自己在职场中的影子。

尽管“牛马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它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旦观众的情绪被牵引出来,就很难再压下去。如果电影无法提供一种有效的解法或选择,观众可能会选择用不关注内容、不贡献票房的方式来自我保护。如果电影过于刻奇地展现打工人的苦难,也可能会引发观众的反感。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仍然有一些“牛马电影”在努力寻找平衡点。它们不仅关注打工人的困境和挣扎,还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这些话题,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共鸣和安慰,又能获得一些力量和启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