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能工厂安全基石:制造业边界安全防护策略深度解析

   时间:2025-08-14 12:10:2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强劲推动下,中国制造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迈进。据统计,至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的比重已突破30%,彰显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这一进程中,工业控制系统(ICS)与工业互联网(IIOT)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引入,使得原本相对封闭的生产系统开始与IT系统、云平台及第三方服务商等外部系统深度融合,制造企业网络边界大幅延伸,攻击面随之扩大,安全挑战日益严峻。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指导性标准,明确要求制造业加强网络边界安全防护,确保关键业务系统、核心控制网络及生产数据的安全可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均强调了关键系统与重要数据的重点保护;工信部发布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明确指出,需通过工业防火墙、网闸等设备实现工业控制网络间的逻辑隔离;同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也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防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行业标准与技术体系的引导下,制造企业正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的边界安全防护体系。《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需加强边界防护、访问控制、数据安全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标准建设;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标准框架》则建议构建“分层分域、边界清晰”的控制系统架构。IEC62264-1构建的制造企业五层模型中,也强调了生产管理层与过程监控层之间的网络安全防护。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边界隔离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制造企业广泛部署MES、ERP、工业数据平台等系统,与OT网络的数据流转成为刚需,边界安全隔离技术因此成为关键基础设施,既要保障数据流转,又要确保系统安全。

然而,当前行业仍面临诸多痛点与挑战。生产系统与外部系统间的数据交互频繁,亟需安全可控的跨域传输通道;ICS系统普遍防护薄弱但价值高,一旦遭受攻击,将严重影响生产连续性和安全性;同时,各级合规审计与等级保护测评也对边界隔离设备提出了明确指标和验收要求。

为此,构建以网闸、光闸、工业防火墙等为核心的边界安全隔离解决方案,已成为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该方案旨在通过部署边界隔离设备,实现关键生产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安全隔离,防止未授权访问与恶意入侵,构建“纵深防御,隔离为先”的工业网络安全架构。

在具体实施方案上,制造业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边界隔离技术。例如,工业单向光闸方案适用于关键数据上报、安全等级高且数据只需上传不需下发的场景;工业网闸方案则适用于需频繁进行生产与管理系统双向数据交互的工厂;工业防火墙方案则适用于非关键数据交互、需要访问控制而非强隔离的业务区域。还可以采用光闸与工业防火墙组合方案或网闸与工业防火墙组合部署方案,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安全需求。

在对比不同设计方案时,综合考虑安全隔离强度、协议适配能力、策略控制粒度、成本与维护等因素,推荐制造业采用“网闸+工业防火墙”组合部署方案。该方案兼具安全全面、策略灵活、协议兼容性强、可审计合规等多重优势,能够满足制造企业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需求。

该方案还支持分层部署、高可用性及云化趋势适配等特点,能够降低单点故障风险,与工业云、数据中台、远程运维平台等无缝集成,提供统一策略平台与可视化监控,降低运维成本,提升整体安全防护水平。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