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升级,严打智驾夸大宣传乱象

   时间:2025-08-14 22:46:53 来源:中国商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公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召回与生产一致性监管及宣传规范的征求意见稿》,旨在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该通知直击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现存问题,如过度宣扬辅助驾驶功能、技术界限模糊等,明确要求车企清晰界定系统能力范围、规范营销表述,并加强生产一致性管理。

在第三届链博会的智能汽车展区,消费者对车企的智能驾驶系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

政策不断加码,旨在整顿市场秩序。随着L2级辅助驾驶功能在家用车型中的迅速普及,部分车企在营销时滥用“自动驾驶”、“AI代驾”等词汇,误导消费者对技术水平的认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曾明确指出,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并未达到“自动驾驶”标准,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驾驶者仍需全程操控,并对驾驶行为负责。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产品召回情况通告》显示,去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33次,涉及车辆112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和67%。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89次,涉及车辆449.1万辆,同比激增180.1%,占全年召回总量的40%。通过远程升级(OTA)方式实施的召回达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同比增长246.8%。

此次通知从四大方面构建监管框架: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与召回管理力度、强化生产一致性监管、加强企业广告与商业宣传行为监督、以及强化事件事故报告与深度调查。特别在生产一致性管理上,通知强调企业需在机动车合格证系统中准确填报关键信息,严格执行OTA升级分类管理,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活动,确保产品安全责任。

在营销宣传层面,通知明确规定,企业在命名及宣传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时,不得误导消费者认为其具备自动驾驶功能或不具备的功能,防止驾驶员误用;同时,企业应避免夸大驾驶性能宣传,以免消费者超速驾驶。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由“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此次通知不仅是对行业乱象的纠正,更为技术创新设定了安全边界。天使投资人、资深AI专家郭涛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是强制性国家标准落地前的重要演练,对生产一致性的严格要求,直击车企研发与量产脱节问题。借鉴欧美经验,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正加速规模化应用,标准升级势在必行。智能驾驶功能关乎公共安全,其表述需强制规范,未来或将通过制定国家标准,明确准入门槛及违规罚则,构建全链条约束机制。

面对监管加强及消费者安全关注,多家车企迅速调整宣传策略。萨摩耶云科技AI机器人研究员郑扬洋指出,现行推荐性标准GB/T 40429-2021的分级定义已被纳入车型准入审核。若L3级及以上技术未通过强制性安全评定,该标准或将转为强制性条款,并与车型公告、CCC认证挂钩。在此背景下,多家车企已撤换相关宣传材料,统一以“L2级辅助驾驶”进行宣传,显示出对标准升级的共识。

然而,政策落地仍面临挑战。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首先,技术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制定标准时需前瞻未来技术趋势,避免限制创新或滞后。其次,企业面临适应成本难题,标准升级要求车企调整宣传策略和生产流程,增加企业成本,尤其对小车企构成更大压力。最后,监管执行难度大,需建立有效机制确保车企遵守,及时查处违规行为,对监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