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近期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该季度收入达到3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增速纪录。不仅核心业务、用户数据实现增长,新业务同样表现出色,尤其是备受瞩目的外卖业务,已达成初期战略目标。
自7月以来,外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日订单量不断刷新,但伴随而来的是系统崩溃、订单浪费和商家压力增大等问题。相比之下,京东在外卖市场的策略显得更为稳健,坚持按自身节奏推进,不轻易卷入价格战。
京东的这份财报在市场情绪高涨之时,提供了冷静观察的视角,传递出两大信号。首先,通过降低履约成本,京东正逐步将其优势品类从3C和日用品扩展到即时零售和外卖领域,显示出清晰的战略定位,避免陷入泡沫化的竞争。
其次,在外卖业务的推进上,京东已初步完成业务框架搭建和市场认知培养,接下来将深入行业,发挥其在系统能力上的优势,实现渐进式发展。财报显示,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9%,其中外卖业务贡献显著,尽管未单独披露外卖业绩,但结合关键指标和管理层战略投入来看,实际增速或更高。
京东外卖业务自2月底入局以来,迅速覆盖全国350个城市,超过150万家品质餐饮门店入驻,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服务网络基本成型。仅用3个月时间,京东外卖便实现2500万日订单量,打破了外卖市场原有的双寡头格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京东外卖基建的完成和用户认知的建立,也为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坚实基础,如优化骑手管理、深化供应链改造等。同时,外卖业务带动了京东平台整体流量的增长,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同比增速均超过40%,连续7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这直接促进了京东绝大多数品类的加速增长。
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率达到4.5%,创下公司历史上大促季度的最高纪录。这表明京东在拓展外卖业务的同时,并未牺牲基本盘,反而实现了连续5个季度的加速度增长,外卖与零售业务的协同效应初显。
京东CEO许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外卖市场存在泡沫,京东不会受竞争对手动作的影响,而是专注于打造系统能力。三季度将上线多项新功能,全力投入研发和能力建设。这一态度解释了京东在外卖大战中保持冷静的原因。
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一直将供应链视为核心竞争力。无论是电商时代的性价比之战,还是当前的外卖市场竞争,京东都坚持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规模化采购等方式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这种商业模式在核心业务上已验证其长期价值。
进入三季度,京东推出“品质餐饮合营制作平台”七鲜小厨,通过供应链降本增效,解决商家盈利和食品安全问题。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商家的经营风险和运营成本,还保障了食材安全和出餐卫生,受到市场的积极响应。京东计划3年内开设10000家七鲜小厨,目前已有大量报名。
京东一直重视骑手权益保障,这一策略不仅提升了骑手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也提高了消费者的履约体验。随着外卖业务的深入发展,京东将继续强化这一优势。
在外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京东坚持长期主义策略,专注于解决行业性问题,以供应链效率为竞争壁垒。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拓展京东的优势品类阵列,还将进一步提升用户活跃度和核心零售业务的流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京东在外卖市场的竞争力将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