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地铁发布了一则通报,描述了一起发生在1号线新街口站的充电宝自燃事件。据通报,一名乘客携带的充电宝在车厢内突然自燃并冒烟,所幸车站工作人员迅速介入,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列车的正常运营。同时,社交媒体上也流传出了该事件的现场视频。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充电宝起火的事故频发。例如,在1月28日,釜山航空一架飞机就因旅客行李中的充电宝起火,导致飞机行李架被烧穿,机体遭受严重损害。类似的事件还有3月20日香港航空一架从杭州飞往香港的航班,行李架中的充电宝燃烧并引发了火灾。据统计,截至当前,2025年中国民航已记录到15起旅客充电宝起火冒烟的事件。
充电宝的安全问题也在地面上引发了关注。6月2日,上海闵行区一公寓因充电宝充电故障发生火灾;5月1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小区的出租屋内也因充电宝电池故障起火。这些事件进一步凸显了充电宝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面对充电宝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了行动。自6月28日起,中国民航局明确规定,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这一规定旨在从源头上减少充电宝起火的风险。
与此同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发布了新规,要求从8月15日起,未获得3C认证的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产品严禁生产、进口与销售。这一新规的实施,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充电宝产品的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