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知名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巴里,这位因成功预判2008年次贷危机而被好莱坞电影《大空头》塑造为原型的人物,近期在中概股市场的操作上展现出了戏剧性的反转。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巴里显著调整了对中国资产的看法,与之前做空策略大相径庭。
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巴里便开始涉足中国股市,尤其是对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的重仓持有。然而,进入2023年第一季度,受海外市场波动影响,他一度采取了保守策略,几乎清空所有多头持仓,并转而买入中概股的看跌期权,市场一度猜测其对中概股前景持悲观态度。
但仅仅一个季度之后,巴里的投资策略再次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弯。根据最新披露的二季度持仓报告,Scion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卖出了之前持有的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的看跌期权,还积极买入了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看涨期权。这一“空翻多”的操作,无疑是对中概股未来走势的重新看好。
巴里的这一转变并非孤立事件。近期,多家外资机构纷纷表达了对中国资产的积极态度。高盛等投资机构指出,中国正重新吸引国际投资者的目光,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兴趣显著上升。这一趋势背后,是中国资产核心竞争优势的日益凸显。
中国拥有高度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升级、产业链垂直整合以及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业制造能力,使得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同时,中国企业近年来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正逐步兑现“工程师红利”,推动中国商品从低质低价向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变,部分商品甚至开始在全球市场上享有品牌溢价。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长期大规模投入也已初见成效。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中国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并展现出追赶和超越国际最高水平的潜力。这些实体经济的优势,使得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逐步恢复,越来越关注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