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关于燃油车与电动车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歇。近年来,随着电动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电动车时代已经到来”的声音不绝于耳。社交媒体上,电动车的支持者们热情高涨,纷纷宣扬新时代的曙光,而燃油车则似乎被贴上了“旧时代”的标签,饱受质疑。
然而,近日全球知名的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却带来了不同的声音。该报告显示,燃油车的产品魅力指数正在上升,用户满意度也达到了过去几年的新高。这一结论与当前普遍的行业认知和大众舆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重新审视燃油车的地位。
J.D.Power的这份调研深入分析了燃油车新车车主在购车后2至6个月内的使用体验,整合出令新车购买者感到兴奋和欣喜的车辆要素。结果显示,2025年中国燃油车行业整体魅力指数达到了751分(采用1000分制),较2024年上升了14分,创下了近5年来的最大升幅。这一数据无疑为燃油车正名,显示其在消费者心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从市场销量来看,燃油车同样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今年上半年,尽管面对电动车的强劲竞争,燃油车销量仍达到了542.6万辆,同比微降1.8%,市场份额为49.6%,与新能源车基本持平。这表明,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燃油车依然保持着半壁江山的地位,其市场影响力不容忽视。
在细分市场方面,燃油车同样占据着主流地位。以轿车和SUV市场为例,近半年来的销量榜单中,燃油车依然牢牢占据着核心位置。无论是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轿车,还是吉利星越L、丰田荣放等SUV,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表现出色。这些车型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可靠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那么,是什么推动了燃油车魅力指数的提升呢?J.D.Power的数据显示,消费者满意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燃油经济性、外观造型、车身内装以及设置和启动等因子的进步。自主品牌和主流品牌的共同发力,也拉动了行业整体得分上升。例如,德系车发动机技术的升级、日系车普混技术的全面普及,以及自主品牌在动力总成方面的优化,都让燃油车的油耗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今,许多燃油车已经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这些智能化的升级,不仅提升了燃油车的竞争力,也让消费者重新认识了燃油车的价值。
面对电动车的冲击,海外车企并未选择放弃燃油车。相反,他们纷纷加大了对燃油车的研发投入,推出了全新的燃油车型和平台。这些举措不仅彰显了燃油车依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