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临沂市雷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繁忙车间内,一幅生动的劳动画卷正徐徐展开。工人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专注地组装着一辆辆新能源重型卡车,这些绿色巨擘将成为未来物流运输的重要力量。镜头转向安徽省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的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舞动,新能源汽车一辆接一辆下线,彰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生机。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实现了飞跃式增长。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这一数字相比“十三五”末的492万辆,增长了五倍有余。从年产百万辆到突破千万辆大关,中国不仅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这一里程碑的国家,更在保有量、产销量及充电桩数量上稳居世界第一。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新能源汽车的身影愈发常见。北京市民张女士感慨道:“几年前,小区里几乎看不到新能源车,现在楼下的停车位几乎一半都被‘绿牌’车占据了。同事们换车时也纷纷选择了新能源,他们告诉我,新能源汽车不仅保养成本低,智能化功能也十分实用。”张女士表示,自己正准备换车,新能源车型已成为她的重点考虑对象。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技术的突破。中国率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构建了覆盖全链条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同时,通过“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中国加强了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动了产业的逐“新”提“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和开放包容的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迭代机会。
在生产端,高效的生产节拍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活力的生动注脚。以比亚迪小漠工厂为例,得益于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这里大约每分钟就能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千万辆大关,分别完成了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强大完备的产业体系的支撑。
在消费者端,新能源汽车已从代步工具转变为智能终端。浙江杭州车主王先生表示,他最看重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智能交互系统,语音控制灵敏,导航能根据实时路况自动规划最优路线,极大地提升了驾驶体验。随着充电设施的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长途出行也变得更加便捷。周先生从北京自驾电动汽车回武汉过年,沿途服务区充电桩数量充足,很少遇到排队情况,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
据交通运输部介绍,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四年间翻了两番多,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已达98.4%。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备总量已达1281.8万台,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全国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实现了充电站“县县全覆盖”,乡镇充电设施覆盖率也显著提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更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6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