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机器人,这一近年来在酒店行业中愈发常见的身影,正悄然改变着住宿服务的面貌。从华住集团旗下的汉庭、全季,到首旅如家集团的如家、莫泰,乃至亚朵酒店,众多知名酒店品牌纷纷引入了这些智能助手,为客人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
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场景赛的酒店迎宾项目中,优理奇、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的机器人团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就在酒店机器人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的云迹科技却在过去三年间累计亏损高达8.15亿元,这一现实无疑给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回顾酒店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起初它们只是市场中的小众产品。2015年,云迹科技推出的第一台酒店机器人迅速投入商用,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在酒店走廊中灵活穿梭,提供送餐、导引、清扫等多项服务。然而,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疫情的爆发让无接触服务需求激增,酒店机器人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华住集团率先要求旗下5700多家酒店强化推行智能化无接触服务,云迹科技等企业也相继获得了数亿元的融资。在政策支持和资本追捧下,酒店机器人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留存下来的“非接触式送货”习惯,使得酒店成为商用服务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如今,云迹科技的在线机器人数量单日高峰已超过36000台,全年完成服务超过5亿次。
然而,尽管酒店机器人市场看似前景广阔,但盈利难题却始终困扰着相关企业。以云迹科技为例,尽管其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却连续三年亏损,背负着高额的负债。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和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使得企业不得不打价格战,机器人价格从数万元降至数千元,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价格战之外,酒店机器人行业的困境还源于其并未真正达到为酒店降本增效的预期。机器人效率低下、功能单一,以及酒店需要为此增加的沉没成本,如WIFI信号全覆盖、路线改造等,都使得机器人的“性价比”大打折扣。国内连锁酒店覆盖率低,机器人应用场景单一,也限制了其市场空间的拓展。
面对这些挑战,酒店机器人企业开始探索新的出路。降低采购价格、推出租赁模式、使用国产化零部件替代等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销售量。同时,企业也开始注重技术创新,与垂直领域的企业合作,构建更深的技术护城河。例如,擎朗智能选择与英伟达合作,实现了软件上的突破,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除了技术创新,海外市场也成为酒店机器人企业增加效益的新选择。由于劳动力缺乏、人力成本高昂,海外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更为旺盛。企业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设计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例如,在日本市场,机器人设计得更加可爱,以迎合当地用户的喜好。
一些头部企业已经开始从餐饮酒店领域拓展至医疗、商超、农业、教育、养老等行业,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酒店机器人要想真正实现普及,还需要在效率和质量上达到真正替代人的水平。只有当机器人能够在各个场景中高效且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我们才能看到它们真正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