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旗下可灵AI的盈利能力正显著增强,其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根据快手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可灵AI在该季度的收入达到了2.5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与其自去年7月商业化启动至今年2月的累计收入1亿元相比,实现了数倍的增长。
据快手内部人士透露,今年4月和5月,可灵AI的月度付费金额均突破了1亿元大关。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快手首席财务官金秉表示,可灵AI的商业化进展比预期更为迅速,并预计今年全年的收入将较年初设定的目标翻倍。
尽管可灵AI对快手整体收入的贡献目前仍较为有限,但其在视频生成模型商业化方面的潜力已逐渐显现。财报显示,快手第二季度总营收为350亿元,其中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和直播收入分别占据了198亿元和100亿元的主导地位。可灵AI的快速增长更多地体现在其验证了视频生成模型的商业化能力上。
自去年年初以来,国内众多互联网大厂纷纷投入资源研发视频生成模型,但行业内对此也存在不同声音。百度CEO李彦宏曾表示,由于视频生成模型的投入周期长且收益不确定,百度不会涉足这一领域。然而,随着可灵AI等模型的商业化进展,业界对于视频生成模型的前景开始持更为乐观的态度。
据知情人士透露,快手已将视频生成模型作为重点研发方向,并为其配置了更多的研发资源。可灵研发团队通过推出全新的架构,实现了计算资源的科学调配,特别是在图像生成方面,通过架构创新,激活1倍的参数量能够带来3倍的生成性能,从而大幅降低训练推理成本。
可灵AI在算法模型上也进行了优化,通过定制化全流程推理方案,在确保效果无损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推理成本。自去年6月发布以来,可灵AI已迭代升级近30次,在画质、语义理解、响应速度以及画面美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改善,使其在应用范围上有了更大的拓展。
目前,可灵AI的商业模式主要以付费订阅为主,客户群体主要涵盖视频自媒体、广告营销从业者等专业创作者。同时,小米、蓝色光标等企业也成为了其客户。截至今年7月,可灵AI已累计生产超过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为超过2万家企业客户提供了服务。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金秉还透露,可灵AI在推理算力层面已实现正毛利率,且长期来看,其单位训练推理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这一消息无疑增强了外界对可灵AI的信心,也促使快手在视频生成模型上的投入更加坚定。
随着可灵AI商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一些原本对视频生成模型持怀疑态度的互联网大厂也开始探索这一领域。例如,百度在今年7月发布了自研的视频生成模型蒸汽机,该模型自发布起就明确了商业化场景,即服务于百度的广告主和代理商,用于营销素材的生成。
在明确的商业化需求驱动下,视频生成模型不再被视为单纯的成本中心,而是成为了推动营收增长的生产力中心。目前,越来越多的内容类平台开始尝试使用视频生成模型辅助生成营销素材,以降低广告主的营销成本。作为短视频平台的快手,也在第二季度基于可灵AI探索了更适合特定行业需求的营销素材产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