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市场研究机构君迪发布了一份引人瞩目的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对燃油车的满意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趋势在电车市场近期的表现中似乎也得到了印证,有数据显示,约两成的电车车主在考虑换车时倾向于重返燃油车阵营。
电车市场面临的挑战之一在于,随着首批电车逐渐步入更换周期,车主们发现换电成本高昂,二手电车市场价值低迷,这使得换车成本大幅增加。此前车企宣传的电车经济优势,在换车时刻显得苍白无力,许多车主发现,电车的终身使用成本实际上远高于预期。
公共充电桩价格的持续上涨也进一步削弱了电车的经济吸引力。以广州为例,市区内公共充电桩的日常电价已攀升至每度电1.4至1.6元,这意味着百公里耗电15度的电车,电费已增加至每公里近0.2元,远非当初宣传的不足0.1元。同时,电车保险费的上涨也加剧了这一趋势。
与此同时,燃油车技术不断进步,油耗成本持续下降。纯燃油车普遍实现了6至7升的油耗水平,而轻混油车更是低至4升左右。这使得燃油车与电车在能源成本上的差距不断缩小,油车能源成本高的传统观念逐渐淡化。
从终身使用成本来看,燃油车的优势更为明显。除了能源成本外,燃油车的日常维护保养费用、保险费用均相对较低,且二手车市场价值更高。相比之下,电车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采取的捆绑销售策略,如将免费换电与日常维修保养捆绑,不仅限制了车主的选择权,还导致第三方修理店对电车维修望而却步,进一步增加了车主的维修成本和不便。
一位外资电车品牌车主分享了他的经历,他表示自购车以来,多次遭遇维修困扰。小问题尚可忍受,但一旦遇到稍大的问题,连4S店都无法解决,只能拖车至指定维修地点,这不仅影响了车辆的正常使用,还带来了巨额的维修费用。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样的经历无疑会让人对电车望而却步。
在燃油车方面,其日常维护保养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维修方便。小问题在街边维修店即可解决,大问题在4S店也能得到妥善处理,很少需要返厂维修。燃油车技术成熟,维修时间短,进一步提升了其使用便利性。
至于智能驾驶技术,随着电车智能驾驶被定义为辅助驾驶,燃油车与电车在这一领域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双方均致力于提升辅助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电车车主开始反思电车的实际使用成本和使用便利性。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汽车是为了让生活更加便捷,而非增添麻烦。因此,不少车主在考虑换车时倾向于重返燃油车阵营,这一趋势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