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市观音洞镇黄泥村,今年的马铃薯种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景象。当测产专家公布“毕薯8号”新品种的亩产量达到2547.30公斤时,种植户杨吉友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他激动地说:“真没想到产量会这么高,这些马铃薯圆滚滚的,品相极佳,个头比去年种的品种大多了!”
作为黔西市首次试种的马铃薯新品种,“毕薯8号”的表现令人瞩目。在农技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杨吉友大胆尝试了20亩的种植规模。起初,他心中还略有忐忑,但有了专家的技术支持,他逐渐放下心来。种植过程中,“毕薯8号”展现出了诸多优势,如生长期短、病虫害少等。
这次试种不仅让杨吉友在产量上实现了增收,更让他对未来的种植充满了信心。他满怀感慨地说:“通过这次尝试,我对明年的选种已经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毕薯8号”是毕节市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联合选育的新品种,于2024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其生育期仅为87.5天,黄皮黄肉,抗晚疫病能力强,还轻抗花叶病、卷叶病等常见病毒病,尤其适合在贵州中高海拔地区的春季种植。毕节市农业科学院的工程师田井平表示:“以前的老品种亩产只有一千多公斤,遇到病虫害更是束手无策。现在有了科技的支持,产量翻番,抗病性也更强,销售不再成问题。”
在毕节,种业振兴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毕节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锚定科技创新方向,全力推进种业发展。近年来,一系列新品种的诞生,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其中,贵乾半细毛羊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新品种羊由毕节市农业科学院育成,成功入选2024年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并被评为贵州省2025年主推品种。贵乾半细毛羊的培育历经三代人60余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贵州畜禽品种国家审定的“零突破”,填补了南方地区半细毛羊品种的空白。
目前,全省贵乾半细毛羊存栏近20万只,年出栏近10万只,年产毛量约420吨,年销售总产值接近2亿元。赫章县兴发乡中营村的邹洪祥便是受益者之一,他养殖贵乾半细毛羊后,年收入近10万元,生活有了显著改善。
毕节市农业科学院还通过多年田间试验和品种筛选,育成了玉米新品种“毕单999”。该品种在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色,增产点率高达83.3%,深受种植户喜爱。同时,针对传统品种退化、抗逆性衰减等问题,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毕节皱椒”系列新品种,彻底改写了西南地区辣椒单产历史。
在水稻育种方面,毕节市农科院水稻育种团队借助生物工程实验室,利用生物技术与田间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了优质香型软米粳稻“毕粳48”。该品种成为贵州省内首个聚合有香味和软米基因的香型软米粳稻,深受种植户欢迎。
截至目前,毕节市在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已育成并通过国家、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农作物、畜禽新品种达100余个,保存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20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