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C929宽体客机的研发尤为引人注目。这款飞机被视为中国航空工业向高端市场迈出的关键一步,与C919相比,C929不仅在体积上大幅升级,更是在定位上直指国际长途航线。
C929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商飞)自主研发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最初以CR929为名,由中俄联合推进。然而,由于多种因素,俄罗斯最终退出了该项目,商飞独自承担起了C929的研发重任。自2016年启动以来,C929已经历了概念设计、初步设计等多个阶段,目前正进入详细设计阶段。
C929的设计目标是与国际主流宽体客机,如波音787和空客A330-900竞争。其航程可达12000公里,座位数从280到440不等,能够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在机体尺寸方面,C929的机身长度达到63.3米,翼展63.9米,高度17.4米,机舱宽度也足够宽敞,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乘坐体验。C929的最大起飞重量高达247500公斤,巡航速度维持在0.85马赫,使其能够轻松胜任跨洲际航班。
与C919相比,C929的差距显而易见。C919作为一款窄体机,主要服务于国内和区域航线,其机身长度、翼展、高度以及最大起飞重量均远小于C929。座位数量方面,C929也是C919的1.5到2倍,航程更是数倍于C919。因此,C919更适合于区域运输,而C929则直指全球长航市场,成为航空公司盈利的主力工具。
在技术方面,C929充分展现了现代化设计的优势。机体大量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材占比超过50%,钛合金达15%,这不仅大大降低了飞机的重量,还提高了燃油效率。动力系统方面,C929初期将选择罗尔斯·罗伊斯Trent 7000或通用电气GEnx-1C发动机,后期将逐步切换至国产CJ-2000A发动机。C929的舱室设计也极具人性化,拥有更宽的行李架、更先进的照明和娱乐系统,为乘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
C929的研发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中俄双方最初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成立了中俄国际商用飞机公司来推进CR929项目。然而,随着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爆发,合作陷入了困境。俄罗斯因制裁和资金问题与中国产生分歧,最终在2023年退出了项目。尽管如此,商飞并未放弃,而是独立推进C929的研发工作。目前,项目已进入攻关阶段,商飞正携手高校和企业展开技术合作,力争早日实现C929的首飞和商业首航。
C929的诞生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制造业的一次重大飞跃,更代表了中国在全球航空产业竞争中进一步争取话语权的决心。这款飞机的成功研发将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中国在全球航空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