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作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家科技巨头宣布成功研发出两款自主研发的AI模型,标志着其在AI技术自研征途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悉,微软AI(简称MAI)此次推出的两款模型各具特色。首款模型名为MAI-1-preview,这是一款基于端到端训练的基础模型,展现了微软在AI技术上的深厚底蕴。与此同时,另一款名为MAI-Voice-1的语音生成模型也惊艳亮相,其表现尤为突出。
MAI-Voice-1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音频输出,还具备高度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情绪模式、声音模板,以及多达40种不同的语体风格。从喜悦、愤怒到恶心、恐惧,再到模仿各种角色如机器人、海盗、吸血鬼等,该模型都能对文本进行灵活改写和生动演绎,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
目前,MAI-Voice-1已在微软的Copilot Daily和Podcasts等平台上上线,用户可以在Copilot Labs亲身体验这一创新技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型目前暂不支持中文输出,输入中文时会自动转换为英文。
另一款模型MAI-1-preview则是一款混合专家模型,其预训练和后训练过程在约1.5万个英伟达H100 GPU上完成。该模型主打指令遵循和日常问题解答等能力,已在LMArena(大模型竞技场)内进行了盲测。虽然目前暂无法亲身体验到这一模型,但据微软透露,未来几周内,MAI-1-preview将应用于Copilot的部分文本场景,以收集用户反馈并不断优化体验。
此次新模型的发布,也引发了业界对微软与OpenAI关系的猜测。对此,微软AI CEO Mustafa Suleym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微软将继续与OpenAI等企业保持合作关系,并会使用开源模型。但他同时强调,自研模型对于微软来说同样重要,因为它确保了微软在未来发展中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Mustafa Suleyman还透露,微软在打造AI模型时,不仅注重模型的规模,更看重效率。他解释说,这意味着要精心挑选高质量的训练数据,确保每一次浮点运算和GPU迭代都能发挥最大效用。通过这种方式,微软致力于打造出既高效又强大的AI模型。
Mustafa Suleyman还分享了他对“可解释性”研究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可解释性研究有其意义,但模型本质上是抽象的,这种研究并不会揭示意识的本质。他呼吁业界要理性看待AI技术的发展,避免过度拟人化。
Mustafa Suleyman还介绍了微软AI的未来规划。他表示,微软AI有一个为期五年的宏伟蓝图,每个季度都将持续投入研发。他预计,未来将会出现数以百万计的不同人格特质的AI模型,这些模型将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微软也在考虑将自研模型开源的可能性,以推动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微软此次自研模型的发布,不仅展示了其在AI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未来AI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