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文学界围绕金星大气层中的一项新发现展开激烈讨论——科学家在该星球高空云层中检测到了磷化氢气体。这一发现迅速引发关注,因为磷化氢在地球上通常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要么是工业活动的副产品,要么由厌氧微生物代谢产生。而金星作为太阳系中环境最极端的行星之一,其表面温度足以熔化铅,大气中96%为二氧化碳,云层则由浓硫酸构成,这样的环境是否可能孕育生命,成为科学界热议的焦点。
首次报告这一发现的是英国卡迪夫大学简·格里夫斯教授领导的团队。他们最初使用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望远镜(JCMT)观测到金星云层中的磷化氢信号,随后通过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确认了这一结果。研究指出,金星大气中的磷化氢浓度极低,每十亿个分子中仅含约二十个,但这一含量仍远超已知非生物过程(如火山喷发或闪电)所能产生的量。团队推测,若存在金星微生物,它们可能通过类似地球厌氧菌的代谢途径产生磷化氢。
然而,这一结论立即遭到质疑。部分科学家认为观测数据可能存在误差,例如将二氧化硫的光谱特征误判为磷化氢;另有探测器任务在金星大气中未检测到显著磷化氢痕迹。面对争议,格里夫斯团队今年公布了新数据,揭示磷化氢浓度存在昼夜变化:白天受强烈紫外线照射时,磷化氢几乎消失,而在夜间或晨昏时段重新出现。这一现象暗示磷化氢可能与某种光化学反应或生物节律相关。
目前,研究人员正通过实验室模拟探索微生物在金星云层中的生存可能性。金星高空云层的温度约为30℃,但硫酸浓度极高,液滴pH值可能低于-1。有学者提出,微生物可能藏身于硫酸液滴内部,利用液滴表面的水膜或有机分子层隔离酸性环境。氨基酸在强酸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显示,某些有机分子可能适应极端环境,这为“金星生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尽管争议不断,科学界普遍认为,最终答案需依赖直接探测。欧洲空间局与美国宇航局已计划未来金星探测任务,包括搭载可穿透云层的大气探测器,以分析云粒成分并寻找生物标志物。若确认磷化氢为生物产物,金星将成为太阳系内除地球外首个发现生命迹象的星球,彻底改变人类对生命存在条件的认知。
这场争论也引发了公众对宇宙生命的想象。有人将金星云层中的磷化氢比作“宇宙孔明灯”,既可能是生命存在的信号,也可能只是自然现象的误读。但正如一位研究人员所言:“科学进步往往始于看似不可能的假设。若因畏惧错误而放弃探索,我们将永远错过发现真相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