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工智能+”能源浪潮来袭!哪些企业能抢抓机遇切分红利蛋糕?​

   时间:2025-09-08 21:31:59 来源:博闻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擘画了清晰蓝图。文件明确提出,到2027年将初步构建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推动五大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领域深度应用,形成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与创新平台。

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其智能化转型具有战略意义。据统计,2024年中国发电量达10.09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量的32.3%,是美国的1.9倍。庞大的能源体量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更能保障电网与气网的安全运行。以煤炭行业为例,麦肯锡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应用可使企业利润提升7%-12%,投资回报率提高2%-3%。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伊敏露天煤矿,一场技术革命正在上演。这座全球首个引入5G-A、云技术与端测融合感知技术的露天矿,已实现100台运输卡车无人驾驶。华能集团联合徐工、华为、国网公司及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通过技术改造将驾驶室替换为巨型电池,使车辆可24小时连续作业。据现场测算,单台车每年可减少3名司机成本,夜间作业无需照明,大幅降低运营风险。

技术企业的深度参与是能源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在煤炭领域,云鼎科技与华为开发的盘古矿山大模型、科大讯飞的矿山星火大模型、浪潮海通的矿山AI大模型等已投入使用;国家电网的光明电力大模型作为国内首个千亿级多模态电力行业大模型,获得了阿里巴巴与百度智能云的全栈技术支持,华为则为其提供智算中心与高性能计算设备。

芯片行业同样迎来新机遇。与手机等消费电子不同,能源领域对芯片体积与散热要求较低,28nm、40nm等成熟制程芯片即可满足需求。这类芯片具有可靠性高、功耗低、成本低的优势,国内中芯国际与华虹集团的技术储备完全能够支撑行业需求。业内人士指出,能源安全要求技术自主可控,该领域将成为国产芯片的重要应用场景。

从煤矿到电网,从油气管道到发电厂,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能源生产与供应的全链条。这场变革不仅关乎企业利润,更涉及国家安全与民生保障。随着技术不断突破,能源行业有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应用的标杆领域,为其他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转型经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