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毁容,我根本活不下去,哪怕在监狱里。”在热门漫画《假面女郎》中,女主角金貌美因整容过度而入狱后,仍执着于修复面容,甚至认真考虑过越狱。这部作品折射出韩国社会对容貌的极端追求——在首尔,仅有605.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聚集着1544家整容医院,狎鸥亭的“整容街”更是成为韩国旅游的标志性景点。
韩国人对美的执着,早已超越个人层面,演变为社会性的集体焦虑。2018年前,韩国职场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女性工作时禁止佩戴眼镜。电视主播任铉珠因戴眼镜主持早间新闻引发轩然大波,只因每天佩戴假睫毛导致眼睛干涩,需消耗一整瓶人工泪液才能工作。尽管被观众投诉、制作人责骂,但越来越多女性在网上公开感谢她——“如果我能自主选择,一定会减少化妆。”
这种焦虑与韩国社会经济结构紧密相关。自“汉江奇迹”以来,三星、SK、现代等财阀加速垄断市场,形成“铁打的财阀,流水的总统”格局。阶层固化与结构性压迫下,民众生存压力剧增,容貌成为工作、婚姻的敲门砖,甚至被视为跨越阶级的“变现工具”。韩剧《女神降临》中,女主角任朱静通过化妆伪装成“校园女神”,只为避免因长相平凡遭受霸凌;《我的ID是江南美人》里,主角姜未来因长相丑陋被欺凌,整容后仍成为“天然美女”的拉踩对象。
容貌产业的高速发展,与偶像、网红、影视产业形成共振,将“必须变美”和“努力就能变美”推向社会共识,却也加剧了容貌歧视与社会排斥。在韩国,美丽本身成为一种霸权——2017年数据显示,40%的韩国人接受过整容(含微整形);2024年,赴韩医疗就诊的外国患者近120万人次,同比增长93.2%,其中中国和日本游客占60%。
美妆与整容,已成为韩国的鲜明标签。2024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达93.5亿美元,进口额仅16亿美元,主要出口地为日本、美国。2025年1月至4月,出口额高达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8亿),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出口国,仅次于法国。韩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平价”——无论是3CE、Romand等网红品牌,还是Dasique、Tooq等小众品牌,单品价格大多集中在30元至150元之间。即便是黑五榜单上的美迪惠尔面膜,一盒仅售51元人民币;Round Lab防晒霜三件套也仅需131元人民币。
韩国美妆市场的工业化程度极高。首尔的夜晚,美妆集合店Olive Young门前常排起长队;江南区的化妆室与个人影棚鳞次栉比;仁川机场的等候区,总能看到满脸绷带、因手术无法通过安检的行人。然而,这样一个全球第四大电商市场、美妆消费大国,却成为海外品牌的“禁地”——无数国际品牌试图闯入,却始终难以突破本土品牌的围剿。
本土巨头的强势,源于渠道与消费习惯的双重壁垒。Olive Young自1999年引入“药妆店”概念后,通过扶持Dr. Jart、Torridon等本土品牌,在韩国开设1339家实体店,年销售额达4.789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5.72亿元)。品牌若想进入Olive Young货架,需接受严苛条件:必须提供专供产品,且价格低于市场价;若品牌方擅自生产更廉价产品,将被立即撤柜。这种“霸权”地位,直接导致国际品牌节节败退——2024年,丝芙兰宣布退出韩国;2025年,美宝莲、威娜等品牌相继撤离。
但韩国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正在改变。2025年1月,韩国CPI涨幅升至2.2%,GDP增长预期下调至1.5%;零售销售额同比下降2.2%,陷入消费疲软。高物价与低增长压缩了生存空间,削弱了消费意愿。美妆市场的突破口随之浮现——价格。今年起,“5000韩元以下统一价”策略从日本百元店蔓延至韩国便利店:GS25与Son&Park合作推出3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5.42元)的唇颊两用彩妆;7-Eleven推出3000至4000韩元的防晒棒与毛孔紧致安瓶;CU便利店与美迪惠尔、LG生活健康合作,将美妆商品扩充至250种。
便利店美妆的崛起,切中了韩国市场“即买即用”的需求。与夜生活丰富、零售发达的中国不同,韩国民众的应急购物几乎全靠24小时便利店。然而,便利店受限于面积与品类,难以与Olive Young正面竞争。目前,韩国便利店的货架仍以饮食为主,美妆区仅占偏僻一隅,既难让消费者驻足,也给品牌带来竞争压力。
对于中国美妆品牌而言,闯韩之路曾被堵死:线下渠道壁垒高筑,Olive Young的选品严苛;电商平台要求商家在韩注册公司,资产门槛达100万至1000万韩元;品牌排他性更让国际品牌难以立足。因此,通过KPOP明星打开市场成为性价比最高的方式——INTO YOU曾邀请G-idle成员宋雨琦担任色彩代言人,后又官宣TXT成员崔秀彬为亚太区青春大使。原因有二:一是KPOP明星代言费远低于国内艺人,二是其文化影响力已重构消费认知,带动消费热情。
但文化宣传难以转化为实际消费。若不配合线下本地化运营与门店入驻,美妆出海仍难长远。在此背景下,便利店或为国货提供契机。以橘朵、荔萌、pinkbear为代表的国牌,单品价格大多在20元上下,踩着4000韩元的底线。若想打开市场,需牺牲利润,但从应急消费与差异化角度,品类选择或成突破点——全球假睫毛市场暴利,Olive Young中单盒假睫毛价格多在50元至100元,而国内电商平台上,单盒价格大多在十元上下,拼团价甚至不到一元。韩国化妆师的假睫毛购买攻略求助帖,近半年来越来越多。
或许,国货出海无需执着于便利店“闯天下”,而应参考Olive Young与便利店的运营模式,通过“霸权集合店”与产品差异化,寻找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