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新能源面包车车主向媒体反映,其购买的车辆存在官方标称续航与实际续航严重不符的情况。据车主描述,购车时销售人员明确告知该车型续航可达300公里,但实际使用中,即使未装载货物,车辆续航也仅能维持在160至180公里之间,最高不超过200公里,与宣传数据存在显著差距。
针对这一投诉,涉事4S店表示已将问题反馈至厂家,并收到厂家建议:以50公里/小时的匀速状态重新测试续航表现。然而,这一解决方案并未得到车主认可,其认为日常驾驶中难以长期保持如此低速,且测试条件与实际使用场景脱节。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续航虚标现象并非个例。当前市场上在售的多款新能源车型均存在类似问题,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高发领域。多家车企销售人员坦承,官方标称的续航里程通常基于理想工况测试得出,实际使用中会因多种因素产生波动。
据销售人员介绍,季节变化对续航影响尤为明显。夏季开启空调时,电能消耗增加会导致续航减少约10%;而冬季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降低,部分车型续航甚至会缩水至标称值的50%至60%。高速行驶、满载运输等场景也会进一步加剧电量消耗,使实际续航与标称值差距拉大。
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车型续航标注标准尚未完全统一,部分企业采用更宽松的测试条件以突出产品优势,导致消费者实际体验与宣传数据存在落差。随着新能源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如何规范续航标注、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