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再掀波澜,罗永浩于9月15日晚间通过微博发布长文,正式宣布终止对西贝餐饮集团的进一步追责行动。这场由预制菜争议引发的舆论风暴,在历经五日拉锯后出现转折性进展。
据公开信息显示,事件起因于罗永浩9月10日发布的消费体验吐槽。其称在北京顺义祥云小镇西贝门店就餐时,发现13道菜品中存在使用保质期长达18个月的冷冻鱼、两年期西兰花等预制食材的情况,且人均消费达150元。该言论次日即登上热搜榜,当日西贝召开新闻发布会,否认使用预制菜并推出"罗永浩菜单",同时创始人贾国龙公开表示将启动法律程序维权。
争议迅速升级为法律攻防战。9月11日晚间,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起"预制菜证据征集令",承诺提供录像等实质性证据者将获十万元奖励。次日西贝公布后厨监控视频,却意外暴露使用料包冲调鸡汤等操作,引发监管部门介入调查。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餐饮企业将预制菜谎称现制现售可能面临二十万至百万元罚款。
转折点出现在9月14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行业微信群组中发表争议言论,称罗永浩为"网络黑社会",此举直接导致矛盾激化。当日深夜,罗永浩通过直播平台发起挑战,要求与贾国龙在第三方平台进行公开对质。这场隔空交锋引发超过300万网友在线围观,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次。
9月15日成为关键节点。西贝官方微博于中午发布《致歉信》,承诺在10月1日前完成九项整改措施,包括将中央厨房加工环节移至门店现场操作、全面替换非转基因食用油等。但罗永浩随即指出整改方案存在漏洞,质疑其未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当日下午,胖东来集团创始人于东来发文呼吁理性看待企业整改,获得12万网友点赞支持。
在最新声明中,罗永浩透露做出终止追责决定的三重考量:其一,西贝已启动实质性整改,全国370家门店陆续调整工艺;其二,避免陷入"面子之争",特别指出"五十岁后更看重问题实质解决";其三,预留法律追责通道,若发现虚假整改或再次出现不当言论,将重启司法程序。其团队同时宣布设立专项法律援助邮箱,为受骗消费者提供维权支持。
市场反应呈现分化态势。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涉事门店周末客流量同比下降42%,但部分完成油品替换的门店出现15%的回升。餐饮行业分析师指出,此次事件暴露出预制菜行业标准缺失的深层矛盾,预计《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出台后,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这场始于消费体验的争议,最终演变为推动行业规范的公共事件。随着国标草案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餐饮企业信息披露义务、预制菜使用边界等核心问题有望得到法律界定。而罗永浩团队表示,将持续监督西贝整改进程,并计划联合消费者协会建立餐饮透明度评估体系。